標題
遠足是甚麼?
類別
遠足徑
路線#
遠足是甚麼?
遠足是在郊野中由一個地方步行至另一處。郊野公園的遠足徑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保存郊區的自然原貌,我們修築步道時會盡量採用天然物料,而通往偏僻村落的柏油小徑則由民政事務總署管理。
路徑難度評級參考
路徑難度評級以1至5星表示,5星為最高難度。我們提供的各項難度評級只供遠足人士計劃行程時作參考,遠足人士應根據個人的體能、經驗及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路徑。有關路徑的『長度』、『完成時間』、『坡度』及『路面狀況』的分項評級列表如下。
綜合難度評級參考
遠足裝備
良好的裝備對遠足很重要,遠足前可因應個人需要及活動性質,攜帶以下裝備:
- 背囊 — 最輕的物品放下面,較重的中間,最重的放上面,後用先放,隨時用的放兩側,左右兩邊重量要相稱。背囊的重量不要超過個人體重之三分一,最重則不可超過四十磅
- 登山鞋 — 鞋頭要較闊,鞋底要有較深的坑紋
- 襪子
- 上衣 — 穿長袖和有領的防曬/速乾/透氣衫,可避免雙臂和頸後被陽光灼傷
- 褲 — 鬆身防曬/速乾/透氣長褲為佳
- 毛巾/冰巾/手臂套管
- 外衣及防風衣/雨衣
- 帽、太陽眼鏡、雨傘、手套
- 後備衣物
- 行山杖
- 地圖(地政總署出版的郊區地圖)及指南針
- 照明工具
- 哨子
- 食糧及緊急食糧 — 高熱量、輕便、易進食為主,如葡萄糖、提子乾、能量食物
- 水樽及水 (郊野公園加水站)
- 個人藥品及急救用品
- 防曬及防蚊用品
- 無線電話及後備電池/充電器及充電線
- 手錶
遠足技巧
原則
- 步行時,整個腳板應接觸地面。
- 必須空出雙手或持手杖幫助身體平衡。
- 步伐要自然,不可時快時慢。
- 保持呼吸暢順,要與步伐速度協調。
- 避免跑躍動作及高談闊論,以免影響呼吸及注意力。
- 行進時應集中注意力,預先觀察前方環境,找尋適當落腳點。
- 如需參閱地圖,必須停止前進,免生意外。
- 行進時,要與前行者保持適當的距離。
行程
- 每天的旅程宜於日落前兩小時完成。
- 預算行程所需時間可使用拿史勿夫定律 (NAISMITH'S LAW),定律指出成年人每小時可走平路五公里,另登高六百米加一小時。在香港預算行程,可採用每小時走平路四公里,另每登高五百米再加一小時。
- 登山時應選擇較緩的山路,切勿在開始時即逞強攀登險峻陡斜的路途。
- 整隊的裝備和個人的負重要均勻。
- 照顧隊員及留意隊員體力消耗情況。
上山
- 舉步要自然,步幅不要太大。
- 上山不可過速,切忌休息過密及過久,可減慢速度代替休息。
- 落腳點必須穩固及有足夠位置。
- 盡量利用雙腳上山,避免使用雙手攀扶樹木。
- 保持上身垂直。
- 遇到峻峭山坡時,應避免直線攀登上山,可用之字形式側身姿勢上山。
飲食
- 切勿於行走時同時飲食。
- 飲食時不宜過急。
- 不可飲用未經消毒之溪水或食用野生植物或野菇。
- 長時間步行後而體熱未散時,不宜立即飲用冰凍飲品。
- 旅程中不宜飲用含酒精之飲品。
下山
- 不要跑躍下山。
- 落腳點必須穩固及有足夠位置,避免在濕滑地面行走。
- 盡量利用雙腳下山,避免使用雙手攀扶樹木滑行而下。
- 保持上身垂直。
- 遇到峻峭山岥,應側身下山。
足部護理
- 穿著適當的行山鞋,如屬新購置的,在平地試行數次,使其表面質料軟化及配合個人之腳型才作長途遠足,鞋帶鬆緊須適中。
- 穿著兩對襪子,質料以鬆軟及吸汗力強為佳。
- 腳甲要剪短,並須保持足部清潔乾爽。
- 如發覺足部不適,應立即停止前進,檢查及處理傷患處。
- 如有出現水泡跡象,應用黏貼性敷料保護傷患處。
- 如有水泡出現,使用環型墊保護傷患處,吸收水泡內水分。
- 若有嚴重水泡時,使用消毒藥水清理傷口,並用經消毒的針弄穿水泡及擠出水泡內水分,不可接觸傷口,並立刻以消毒敷料遮蓋。
- 若小腿酸痛或抽筋,應按摩小腿肌肉。如情況許可,可以用暖水浸腳。
備註
資料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回應 (0)
2024年05月06日 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