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不是在你身上發生過甚麼事,而是你怎樣去面對發生的事。」------- 亞迪斯、夏利 (Aldous Huxley)
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又稱「發現式學習」、「經驗為主學習」、「活動學習」或「互動學習」,是先由學員自願參與一連串活動,然後分析他們所經歷的體驗,使他們從中獲得一些知識和感悟(Insights),並且能將這些知識和感悟應用於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體驗教育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把體驗教育定義為:「由直接經驗建立知識,技巧及價值觀的一個過程。」基本上,體驗學習就是把一個概念設計成一個互動式的學習過程。學員可透過自己的親自參與和領會,了解概念與活動內容的關係,而不再是由教師單向式地教授。由於這些經驗將成為學員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對他們學習非常有效。到最後,學員的態度將有所改變,行為、技巧將有所擴展,而認知及人際關係亦會得到提升。體驗學習的好處體驗學習有很多好處,尤其有以下特點:
- 以學員為主:學員除自我體會學習內容外,並可調控自己學習的步伐。
- 過程及所得結果:在學習中,學員可掌握到「怎樣」(How)發生與「甚麼」(What)發生是同樣重要。
- 多重關係:除學習主要的目的外,學員也可探索到其他相關的概念,例如自信心和面對壓力的關係。
- 彈性: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可就個人及團體的需要而改變。
- 實驗性:所學習的技巧皆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同儕間學習:學員可互相學習新的行為模式,促進團隊的學習。
- 自我評估:鼓勵學員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 易於記憶:學員很容易就回想起自己的體驗,從而可牢記所學。
- 有趣:由於此種學習模式經常採用活動或利用多種媒體學習,學員可享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而不單是被動地及單向式接收知識。
體驗學習循環
大衛、高比(David Kolb, 1984)曾提出一個廣為接受的基本模式。高比相信學習、轉變及成長是最能由一個整合過程來推動。這個過程是由已有的經驗開始,搜集資料,然後再觀察(Examine)有關的經驗。在分析資料後得出的結論,將回饋以改變行為。所以,學習可視為一個包含四個階段的過程(如圖)。圖:體驗學習的四個階段高比的模式重點在於這四階段的學習進程,而通過這四階段循環的學習將最為有效:
(1)親身體驗(Concrete Experience)
親身體驗,包括學員對個別事件、人物及情況的處理。這種學習模式,包括經歷一些「危機」(Risk)、處理模糊情況及面對陌生、不肯定的環境。
(2)觀察反省(Reflective Observation)
觀察反省,包括了對經驗資料的收集及整理,經驗資料主要是那些有關思想、感覺、聯想及其他觀察的資料。觀察反省是把剛過去的事實弄清楚,就像重播錄影帶一樣,帶領學員從另一角度觀察自己的表現。在反觀經驗的過程中,學員可看到他人怎樣進行活動,怎樣組織資訊及執行計劃。當學員知道自己怎樣學習,他們將可改進本身分析技巧。
(3) 總結領會(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總結領會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運用理性邏輯分析有關的數據資料,以確立其雛形理論;「雛形」是指初期的數據資料分析結果,還有待進一步闡釋。另一方面,亦包括從已知的知識(如理論、模型)中尋求類同的體驗。學員須分別從 共通點及分歧兩者領悟能廣泛應用的道理。
親身經驗
Concrete Experience
積極嘗試
Active Experimentation
總結領會
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觀察反省
Reflective Observation
(4)積極嘗試(Active Experimentation)
積極嘗試包括對初步結論、新知識及猜想作實際測試。學員可透過真實環境嘗試新學習的行為,以測試該行為的意義及帶來的感覺。學員應準備建立新的目標,主動嘗試及承受新的風險。"
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又稱「發現式學習」、「經驗為主學習」、「活動學習」或「互動學習」,是先由學員自願參與一連串活動,然後分析他們所經歷的體驗,使他們從中獲得一些知識和感悟(Insights),並且能將這些知識和感悟應用於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體驗教育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把體驗教育定義為:「由直接經驗建立知識,技巧及價值觀的一個過程。」基本上,體驗學習就是把一個概念設計成一個互動式的學習過程。學員可透過自己的親自參與和領會,了解概念與活動內容的關係,而不再是由教師單向式地教授。由於這些經驗將成為學員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對他們學習非常有效。到最後,學員的態度將有所改變,行為、技巧將有所擴展,而認知及人際關係亦會得到提升。體驗學習的好處體驗學習有很多好處,尤其有以下特點:
- 以學員為主:學員除自我體會學習內容外,並可調控自己學習的步伐。
- 過程及所得結果:在學習中,學員可掌握到「怎樣」(How)發生與「甚麼」(What)發生是同樣重要。
- 多重關係:除學習主要的目的外,學員也可探索到其他相關的概念,例如自信心和面對壓力的關係。
- 彈性: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可就個人及團體的需要而改變。
- 實驗性:所學習的技巧皆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同儕間學習:學員可互相學習新的行為模式,促進團隊的學習。
- 自我評估:鼓勵學員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 易於記憶:學員很容易就回想起自己的體驗,從而可牢記所學。
- 有趣:由於此種學習模式經常採用活動或利用多種媒體學習,學員可享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而不單是被動地及單向式接收知識。
體驗學習循環
大衛、高比(David Kolb, 1984)曾提出一個廣為接受的基本模式。高比相信學習、轉變及成長是最能由一個整合過程來推動。這個過程是由已有的經驗開始,搜集資料,然後再觀察(Examine)有關的經驗。在分析資料後得出的結論,將回饋以改變行為。所以,學習可視為一個包含四個階段的過程(如圖)。圖:體驗學習的四個階段高比的模式重點在於這四階段的學習進程,而通過這四階段循環的學習將最為有效:
(1)親身體驗(Concrete Experience)
親身體驗,包括學員對個別事件、人物及情況的處理。這種學習模式,包括經歷一些「危機」(Risk)、處理模糊情況及面對陌生、不肯定的環境。
(2)觀察反省(Reflective Observation)
觀察反省,包括了對經驗資料的收集及整理,經驗資料主要是那些有關思想、感覺、聯想及其他觀察的資料。觀察反省是把剛過去的事實弄清楚,就像重播錄影帶一樣,帶領學員從另一角度觀察自己的表現。在反觀經驗的過程中,學員可看到他人怎樣進行活動,怎樣組織資訊及執行計劃。當學員知道自己怎樣學習,他們將可改進本身分析技巧。
(3) 總結領會(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總結領會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運用理性邏輯分析有關的數據資料,以確立其雛形理論;「雛形」是指初期的數據資料分析結果,還有待進一步闡釋。另一方面,亦包括從已知的知識(如理論、模型)中尋求類同的體驗。學員須分別從 共通點及分歧兩者領悟能廣泛應用的道理。
親身經驗
Concrete Experience
積極嘗試
Active Experimentation
總結領會
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觀察反省
Reflective Observation
(4)積極嘗試(Active Experimentation)
積極嘗試包括對初步結論、新知識及猜想作實際測試。學員可透過真實環境嘗試新學習的行為,以測試該行為的意義及帶來的感覺。學員應準備建立新的目標,主動嘗試及承受新的風險。"
資料來源
義務工作發展局
回應 (0)
Pagination
2021年07月20日 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