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語為福建南部的廈門地區方言,於40至60年代期間,香港製作了超過200齣廈語作品。廈語片的主要觀眾為東南亞一帶講福建方言的華僑,以及居住台灣操閩南語的居民。但因政局關係,反而正式居住福建的人士未有機會欣賞這些電影。
香港的廈語片於上世紀40年代末開始拍攝,50年代最興旺,60年代開始式微。早期製作的廈語片大多為古裝片,50年代中始,以香港為背景的時裝片漸多。雖然當時的製作環境相對同期的國語片及粵語片工業簡陋,但仍有完整的生產架構。
為配合「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資料館於2012年3月31日至2012年5月27日期間舉辦特備節目「方言與本土-香港的廈語電影」,期間將會放映17齣廈語片及於4月8日下午舉行座談會。因部份影像質素欠佳,其中兩齣電影「火燒紅蓮寺金羅漢大破長眉寺」和「番婆弄」將會免費放映,座位先到先得。有關影片放映詳情,請參閱以下連結:
放映時間表 [按此]
票務詳情 [按此]
「廈語電影世界」座談會 [按此]
回應 (0)
2024年09月29日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