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本港擁有175萬名用戶的煤氣(0003)今年多次強調成本上升,常務董事陳永堅上周五接受訪問時指出,雖然公司不會輕言加價,但事實上確有成本壓力,而且未來在港投資規模亦很大,即使加價,希望市民大眾體諒。煤氣公司跟兩家電力公司不同,不受利潤管制協議(SOC)監管,可以自行決定煤氣費加幅。
市民支付的煤氣費,包括基本收費及燃料費兩部分。煤氣公司每月都會根據原料價格調整燃料費,現在基本收費佔了煤氣費近八成。
煤氣上一次加基本收費是2010年4月,當時加幅為2.8%(見表)。陳永堅指出,公司在2008年及2010年兩次加價,合共加幅只有4.5%,低於通脹。另外,近年員工薪資每年增加5%至6%,其他成本如舖租等亦不斷上升,即使公司「慳得就慳」,有需要時仍會調整收費以彌補上升的成本。現時還未決定是否加價,但今年底至明年初會有決定。
絕不輕言加價 將投資45億
陳永堅又強調,即使煤氣沒有參與SOC,公司也不會輕易說要加價。回顧過去,煤氣曾在1998年至2008年凍結基本氣價達10年,政府亦一直沒有要求公司參與SOC。
不過,翻查紀錄,即使自08年以來只增加4.5%基本氣價,但燃料費加幅頗驚人,據報道,截至去年10月的一年內加了38%,過去一年亦加了5%,至每兆焦耳5.74仙。陳永堅指出,煤氣部分燃料來自石腦油,成本隨着國際油價波動,一直有升有跌。另外,公司與澳洲簽訂長期的液化天然氣(LNG)合約,客戶自2006年至2031年都能享受平價天然氣,以此代替近六成燃料。
港市場近飽和 續投資新業務
陳永堅又指出,煤氣計劃於2012至2016年,單在本港就投資45億元,主要用於更新管網。他強調,煤氣大規模的投資是為了保障供氣穩定及安全,希望社會均衡考慮,能夠理解費用的調整。
煤氣現時在香港共鋪設3500公里的地下管網,覆蓋全港86%家庭,當中約72%為其客戶。不過,陳永堅指出,煤氣在香港雖然每年新增2.5萬戶用戶,但售氣量增長僅1%至2%,香港市場已接近飽和,而且民用客戶競爭激烈。「並非人人都用煤氣熱水爐,而且電磁爐的出現,令許多人煮食也不依賴煤氣。」
因此除上述用於更換管網的投資外,還會投資不少新業務。除有份持股的酒店項目及收租業務外,煤氣的工程公司亦一直在擴大規模。另外,在機場的兩期航空燃油庫,共投資18億元,每年盈利貢獻超過2億元。於2004年開始的電訊業務,現已在煤氣管道內鋪設300公里光纖,另於新蒲崗擁有一個數據中心,投資1億多元的將軍澳數據中心亦將於今年底動工。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