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法修復磁石貼緊假眼耳鼻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0日 21:35
2012年10月10日 21: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獲余兆麒醫療基金資助213萬元,計劃為60名曾受面部創傷或有天生缺陷的低收入人士提供免費修復治療。傳統的面容修復技術利用膠水將仿製眼、耳或鼻等「仿體」固定在臉上,除了感覺不舒適,病人亦會擔心仿體脫落,近年開始使用的「鈦金屬植體」植入新技術,在外露在皮膚外的鈦金屬部分裝上磁石,以磁石固定「仿體」,仿體的顏色與像真度亦大大提升,但費用貴,基層病人未必能夠負擔。


鈦金屬植體與骨骼融合

統籌項目的港大口腔頜面外科系講座教授張念光表示,做「鈦金屬植體」面容修復手術時,醫生會將植體固定在病人的面部頭骨,之後在外露的鈦金屬部分鑲上磁石或支架,以安裝眼、耳或鼻等器官的仿體。手術過程亦會輔以電腦導航系統,讓醫生可準確地確定病人頭骨的位置及深度,以免腦組織及腦神經線在手術過程中受影響。一段時間後,鈦金屬植體會永久與骨骼融合,手術成功率達九成以上。


張念光指「鈦金屬植體」已廣泛應用在植牙手術上,現時有望配合電腦導航技術應用於面容修復上。他指出,近5年來,本港約有數十名病人以此技術修補受損面容,當中包括10多名做耳朵重建病人。


仿體製作需時減至一星期

仿體以矽膠製造,由外露的磁石或支架支撐,病人需每日將仿體拆出,以特別的藥水清洗。研究成員之一的譚自強醫生表示,傳統的矽膠仿體像真度不足,尤其在顏色方面,一般仿體在不同燈光環境下反射的顏色亦有不同,予人突兀感覺,研究人員會以電腦辨色技術,用精確儀器量度病人皮膚反射出來的光譜,應用在仿體配色上,令仿體在不同燈光下都可反映出自然的效果。另外,研究人員亦會使用新的電腦倒模技術製作仿體,除了令仿體更像真,仿體的製作時間亦可由以往約一個月,縮短至最短一星期。


這項研究將探討植體對仿體的影響,以及手術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生活質素的影響。收入較高的人亦可自費參與,但如曾接受電療、骨骼難以癒合、孕婦等都不適宜參與計劃。港大亦會將病人的面容修復資料存入資料庫,又計劃設立首個切合中國人膚色的仿體顏色資料庫。


■港大查詢熱線:2859 0234。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