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391.5公頃「空置住宅官地」的「水分」愈揭愈多,由3司長官邸、公屋、私地一直蔓延到馬鐵大型運輸系統,已建成8年的沙田圍站範圍,甚至連架空路軌橋底、周邊屋邨休憩用地,也被列入空置住宅官地。居民聞訊連喊﹕「無可能!橋底也起樓,難道馬鐵要拆站停駛?」有工程師則認為,有關規劃若落實,即屬嚴重基建錯誤。
現球場花槽 屬「鐵路保護區」
馬鐵沙田圍站2004年建成,主要服務乙明邨、沙角邨、博康邨,以及周邊丁屋、私人屋苑逾萬戶居民。根據《鐵路條例》,該站圍牆對開30米範圍,包括往車公廟站方向的架空路軌橋底的球場和大片花槽,均被劃定為「鐵路保護區」,以便拱衛鐵路結構安全,在此區內做探土及渠務工程均須取得屋宇署嚴格審批。不過,本報偵查發現,上述範圍約1公頃土地,全部被政府列入「空置住宅官地圖」中(見上圖)。
沙田圍站規劃次序完全錯
「無可能!」、「怎會有可能?」本報走訪多名該站周邊居民時,每人都對政府的規劃表示難以置信,其中大專社工系學生李小姐擔心,若政府在上址起樓,很可能要拆站或停駛列車,影響萬計居民,「這完全不能接受」。
沙田圍站地皮闊度僅約20餘米,結構工程師蘇耀坤表示,若政府有意在如此狹窄空間發展鐵路上蓋物業,應效法大圍站等先例,「先打好住宅物業的地基,然後再發展鐵路站,沙田圍站的規劃次序則完全錯誤了」。
工程師:屋署有權拒絕施工
蘇耀坤認為,馬鐵不能因起樓而暫停通車,「所以就算起樓,也要在附近找一塊地皮,將行車路軌、車站臨時轉過去,這涉及很多成本,值不值得這樣做?有相當多困難!」但他認為應該不會起樓,「只是做做樣而已」。除了技術上起樓的可能性低之外,蘇又指屋宇署有權拒絕「鐵路保護區」內的起樓工程。
區議員斥滑稽 質疑找不到地
沙田區議員丘文俊則表示,政府的空置住宅官地圖「荒謬、滑稽」,「當區的地政專員不可能不知情。梁振英政府一上場就說要找地起樓,是不是根本找不到,不惜夾雜水分也要報大數?」丘說,早前剛在區議會提出將架空路軌橋底花槽改成社區苗圃,供居民有機耕作,「如果現在說要用來起樓,反而增加居住密度,居民必『嘈到拆天』!」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