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宋元時期,福建泉州因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而聞名遐邇。直到今天,閩商仍以愛拼、務實的形象為世人熟知。土生土長的泉州人、恒安國際(1044)創立人之一兼行政總裁許連捷,多年來一直以「節約」作為經營準則。在他看來,小到更換一張茶几,大到廠房落成、總部搬遷,「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到企業效益」,不容馬虎。
恒安生產的「心相印」品牌紙巾暢銷中港兩地。若不親眼所見,很難想像恒安這家市值超過900億元的藍籌港股的辦公大樓,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的一個不起眼的舊區內。不過,在許連捷眼裏,這個位置偏僻的集團總部絲毫無損恒安在福建的龍頭形象。許連捷笑言,「提到晉江,大家就會想到恒安」,如果外界要寄信來此,寫「福建恒安」就可以收到。
裝修無助效率形象營收 故不為
採訪還沒正式開始,許連捷就先向記者展示自己「破舊」的辦公區域,「我是藍籌公司老總,你對我的辦公室有沒有好奇呀?亂七八糟、破破爛爛的。」 現場可見,許連捷的辦公室的確可算相當樸素:辦公桌佔去房間面積近三分之一,房間另一角是接待訪客區域,中間是一道屏風簡單,木製茶几上隨意地堆放着各類茶具、幾袋花生。「我從1996、1997年就是這個辦公室,沙發也沒換,茶几也沒換,連喝的茶(品種)也是一樣的。都已經十幾年了。」
許連捷認真地表示,儘管恒安上市至今股價已經漲了數十倍,自己幾十年來以節儉為榮的個性卻從未改變:「他們兩次要給我翻修辦公室,我都避過去了。我當時就反問了3個問題:翻新辦公室會不會影響我的辦事效率?會不會影響公司形象?會不會影響銷售收入?(如果翻修辦公室)3個都不影響,為什麼要改變?」
作為恒安的主要創辦人之一,許連捷的低調節儉也影響了恒安的企業風格。2007至2011年的5年間,恒安營業收入、純利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1.6%及27.3%,毛利率、純利率則始終保持在40%及15%以上。許連捷指出,除了產品優勢外,成本控制對於企業穩定盈利至關重要。「整個公司都在推行消除浪費的管理理念,每一個細節的改善,都會體現在整個經營效益上 。恒安是一家很務實的企業。」
總部搬遷 不搞慶典不請官員
談到細節,許連捷特別指出,恒安成立至今,從未舉行過大型慶典,「投資再多的工廠,也沒有搞過什麼奠基、開工儀式」。他回憶道,就算是當年集團總部辦公大樓搬遷,也連地方政府官員都沒有驚動。「當時政府特意提前給我們送來一對小石獅子(作賀禮),但我們都沒請他(們)。到搬遷那天,公司幾個主要管理層天還沒亮就進來了,上敬天公,下敬土地公,這就進來(辦公)了。」
建立品牌 靠品質不靠廣告
隨着國內外各類品牌加入,中國必需消費品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許連捷認為,恒安建立品牌、搶佔市場佔有率的主要策略,並不在於廣告宣傳。「最重要的是品質和服務。廣告只是點綴:我有這個東西的,讓你知道了就行了」。 許連捷稱,自從恒安1998年進軍紙巾業務,自己就已經給定下三大明確的品質目標:不掉紙屑、不黏鬍鬚、濕水後可洗臉。「很多公司比我們做紙開始得早,但是我們規模比他們大、產品比它們貴,靠的就是品質。」 在他眼中,正是在產品、服務上的細節,造就了恒安的高盈利空間。
不過,說到恒安的競爭優勢,許連捷的自信顯現無遺。「如果所有紙製品的售價都降5個百分點,別的廠商還能有錢賺嗎?我們的毛利率比他們高,當然有(錢賺)了。」
明報記者 杜婧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