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教協昨公布《民間公民教育指引》諮詢稿,提倡以情理兼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本港社會、國家以至世界。《民間指引》稱,本港正值政制改革、落實雙普選之時,應從小提升學生對時事的關注及參與,培育下一代成為遇上不公義之事時願意站出來發聲及抗爭的「公義取向式公民」。
倡從小培育成「公義取向」
政府較早前宣布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但社會仍關注學校如何推行公民教育、國情教育。
《民間指引》由教協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教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副總監梁恩榮召集一眾學者編寫,強調讓學生認識多元公民身分,從政治、法律、社會、生態、性別、經濟及多元文化七大學習範疇了解香港、中國及世界。
張銳輝解釋,《民間指引》目標是培育年輕人成為願意參與社會事務、爭取公義的公民,所以在中國國情方面提倡學生以「國家公民」角度切入,全面認識內地一黨政制的利弊,以及人權、法治、民主進程。指引又建議,在中國部分的「社會」範疇內,教學生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
邀前線教師同編教材
他續稱,諮詢稿暫涵蓋理念部分,教協未來半年會舉辦大型研討會、工作坊等,諮詢教育界和公眾,並收集民間具質素的公民教育和國情教材,日後會邀請前線教師一同撰寫「教學建議」部分指引,盼提供一系列教案、教材,供學界參考選用。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