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兒難雜症﹕小腸氣手術 開刀毋須拖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4日 06:35
2012年11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10個月大,在4個月大時發現陰囊脹大得很厲害,但晚上睡覺時又回復正常。我應該馬上請醫生替他做手術,還是待他長大一點才做呢?


答﹕你所描述的情况應該是「小腸氣」(hernia)的一種,正式名稱為「腹股溝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是指患者腹股溝位置中的一條先天性管道未有正常閉合,因此當腹腔壓力增加時,例如遇上寶寶哭、咳嗽或排便時,小腸氣便會脹大,部分小腸經管道跌進疝囊,他們在排便時或會感到不適,故寶寶也許會出現便秘。部分個案的小腸不能自動「縮」回原位,可引發腹痛、嘔吐等,甚至更嚴重徵狀。


早產嬰兒發病率高達20%

腹股溝斜疝是最常見的小兒外科疾病,有研究發現,足月嬰兒發病率約為3至5%,早產嬰兒更高達20%。除了男嬰,女嬰或女童亦可出現小腸氣︰她們的腹腔內臟如小腸和卵巢,亦可自腹腔通過漏管脫出進入疝囊。疝出的內臟可能導致腸梗阻,如情况持續,更有機會因內臟缺血壞死,引發腹膜炎甚至死亡。


兒童小腸氣問題,主要透過外科手術處理,傳統方法是以手術將管道結紮、封閉;微創技術亦可應用於治療小腸氣上,醫生在病人肚中開出小孔,置入體積極小的手術儀器,透過腹腔鏡監察來結紮管道。醫生亦可同時利用腹腔鏡,檢查病人體內另一邊管道有否出現小腸氣問題,有否對側腹股溝斜疝。許多小兒外科專家,特別是北美地區的醫生,都主張做手術時要檢查對側腹股溝管,以免日後需再次做全身麻醉手術;而手術修補疝氣亦是唯一確定的治療方法。


至於該否馬上做手術,從媽媽的問題中,好像沒提及過兒子有疼痛或不適,而寶寶也非早產嬰兒,即使稍後才做問題也不大,因為手術相當安全。然而也沒必要耽誤太久,我也曾看過有嬰兒在等候做手術期間出現併發症,媽媽先應跟兒科醫生商討。


■歡迎查詢兒難雜症

傳真:2898 2537

電郵:happypama@mingpao.com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 韓錦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