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仁安地皮偷龍轉鳳變豪宅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5日 06:35
2012年11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新任審計署長孫德基昨日公布任內首份審計報告書,以10份報告力數9個政府部門不善。當中兩份「重點」報告,狠批衛生署對私家醫院監管不足,同時揭示私院「五宗罪」,包括有私院涉違反地契將醫院分租,或把巨額盈利捐獻給教會(詳見另文),又披露沙田仁安醫院及其營運商恒基地產,早年以6000萬元買入近兩公頃醫院用地,獲准把近半用地興建豪宅「名家匯」;審計署批評政府浪費土地資源,認為要汲取教訓。有議員指發展商把醫院地「偷龍轉鳳」改作住宅,對全港市民有欠公道。


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1990年代私院發展不理想,政府集中發展公立醫院,令私院經營較困難,仁安亦不敢作大規模發展,故「靈活變通」改為讓恒基興建住宅;事隔10年,他表示現時醫院希望再擴建,望獲政府批准。恒基發言人拒就事件回應。


仁安稱靈活變通 恒基拒回應

審計報告透露,現時位處沙田的仁安醫院地皮早在1982年公開招標,政府當時規定,中標的私院必須在土地上提供不少於200張但不多於600張住院病牀。恒基1982年以6080萬元投得地皮,4年後即1986年,即向地政總署申請把整幅土地改為住宅,其後被否決,仁安繼續開業,但恒基未有放棄把地皮發展住宅,於1988年至2000年間至少7次作類似申請,最終在2000年獲城規會通過(見表)。


佔地1.922公頃的醫院地,最終只用了54%面積營運仁安醫院,在2006年擴建前只有212張病牀(及後增至400張);餘下46%土地在空置20年後獲批准發展為私人住宅「名家匯」,由發展商於2004就契約修訂和換地繳付合共6.1億元補價,於2010年開售。


本報推算,以名家匯平均呎價約1萬元計,項目套現約35億元計,減去6億元補地價及6億元建築費及成本,恒基可獲利約23億元(見另稿)。


發展商多次闖關 城規行會終批准

審計署認為,政府當初提供的土地面積過大,該幅地原計劃興建提供600張病牀的私院,但合約只列明要求200張以上的病牀,加上土地契約無加入適當發展管制,變相沒規定完全把整幅土地用作發展醫院。審計署舉例,嘉諾撒醫院面積只有約0.79公頃,已足夠發展提供不少於300張病牀的醫院。


署方指出,本港土地既匱乏又珍貴,不應過度批地,且早在1986年,恒基作首次改建住宅申請時,衛生署已提及當區病牀短缺,「不能在沒有可行的土地替代下騰出該幅地皮」,但經多年轉變,城規會最終同意發展,行會審批該區發展大綱圖時亦未有阻撓,以致發展商「闖關」成功。


04年至今沙田區病牀仍不足

審計署指出,至2004年該區仍欠約800張病牀,至今仍低於每1000人需有5.1張病牀的全港比率,認為政府要從這項賣地交易中汲取教訓,在更改土地用途上盡力把關,避免即將發展的私院土地重蹈覆轍。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表示,若批出私家醫院最終未有用盡地皮,政府應該收回地皮,然後再招標用作醫院或其他用途,仁安地皮被「偷龍轉鳳」改作住宅,實在對全港市民有欠公道,而招標文件亦寫得太寬鬆,讓營運者有利用空間。王國興表示,仁安改建住宅個案十分嚴重,會於議會內跟進。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