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商拓拉美 宜「化整為零」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6日 06:35
2012年11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拉丁美洲政治穩定、經濟起飛,多個國家的人均生產總值都已超過1萬美元。在歐元區經濟有如一潭死水,美國復蘇緩慢的情形下,拉丁美洲彷彿又成為一個令人憧憬的新興市場。但貿發局和一些有經驗的廠商指出,拉丁美洲中的兩個人口大國巴西和墨西哥本身的製造業相當強,巴西的入口稅率更非常高。香港公司若想直接將產品打入當地市場,相信會有不少困難。建議應以「散件」的方式輸入,由客戶在當地組裝。長遠來說,甚至應考慮在當地的自由貿易區內設廠生產。


貿易發展局經濟師陳永健表示,拉丁美洲是指整個美洲扣除了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區。在這個地區中,已有好幾個國家的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見表)。其中,巴西和墨西哥就更是人口大國,前者有幾近2億人口,後者亦有1.15億,兩者的市場規模都不可小覷。而且,巴西將於2014年主辦世界盃足球賽,以及在2016年主辦夏季奧運會。因此,這幾年間將會有不少基建投資,消費情緒也更加樂觀和高漲。


不過,有些人沒有留意到,這兩個國家本身的製造業亦相當強。墨西哥因為鄰近美國,工資又較低,並與美國簽有《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故吸引了很多美資公司在當地設廠。


巴西入口稅繁重 最高逾六成

至於巴西,很多人只以為,它是農產品和肉類出口大國。其實,巴西從1970年代已開始建設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的工業包括:化工、紡織製衣、電子、通訊、玩具、製藥、鋼鐵、冶金、汽車、造船、石油、水泥等,甚至在飛機製造業方面也有一定水準。


由於巴西的人口接近2億,對於一些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製造業,該國相當着意保護,所以巴西對很多產品徵收的入口稅都相當高。巴西的入口稅項目繁多,雖然關稅可能只是大約10%,但連同社保等其餘幾種稅項,整體的入口稅稅率隨時可以高達60%以上!巴西採購公司Tembo Solutions董事總經理Flavio Padilha亦承認,巴西的入口稅率的確是個「夢魘」(Nightmare)。


因此,陳永健建議,港商若想打開這兩個國家的市場,在策略上就要靈活一點。例如,可以採用「全散件」(Complete-Knockdown, CKD)或者「半散件」(Semi-Knockdown, SKD)形式輸入當地,再由客戶在當地組裝,而非出口完成品,以節省入口稅(因零件的入口稅率較低)。


自貿區設廠可降成本

此外,亦可以為當地的客戶提供一些增值服務,以增強吸引力。例如,稍為修改產品的設計,改用環保物料等。


雖然巴西買家和墨西哥買家對於價格也可能相當敏感,但陳永健強調,千萬不要以為這兩個國家是可以賣次貨或貨尾的市場。因為它們國內的製造業相當強,消費者的要求不會低。


除改用「散件」輸入外,長遠來說,港商亦應該考慮一下,在這些國家的自由貿易區之內設廠(因為自由貿易區會免除入口零件和原料的一些稅項),並以此為樞紐,打開多個拉丁美洲國家的市場。當然,最好是能夠找到當地一些零售網絡或分銷網絡龐大的公司合作。


另一個方法則是取道智利。智利的人口雖然只有1800萬,但其人均生產總值卻高達1.55萬美元,比巴西還要高出3000美元,個人購買力更勝一籌。而且,智利以自由貿易和低稅率見稱,它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國家都簽有自由貿易協議。


可借道智利自貿協議 產銷拉美

因此,若在智利的瑪瑙斯(Manaus)自由貿易區之內設廠,再借助它和區內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將產品在區內分銷,也是可行的方法。陳永健表示,以他所知,近期的確已有一些中港商人在瑪瑙斯自由貿易區內設廠,以組裝鐘表、電子產品、平面電視機等。而內地的大型製造業者,如華為、中興以及某些汽車生產商,更早已在當地設廠。


明報記者 薛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