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台籍疑犯陳竹男3年前暴斃荔枝角收押所,英國專家昨於死因研訊指出,陳是死於「酒精戒斷症」,並指懲教員可能把其病發誤解為不妥協,收押所醫生所處方鎮靜劑亦可能令病情惡化,令陳因得不到適切治療而死亡。
指處方未對症治療 導致死亡
獲警方邀請作專家證人的Peter Vanezis為巴茲倫敦醫學院教授,擁有醫學博士、法證及法醫學院士資格。專家報告指出,酒精戒斷症患者通常於停止飲酒的3至6小時內出現病徵,包括焦慮、失眠、顫抖及嚴重抽搐,沒有治療下死亡率達35%,若獲適切治療則可減至5%。
Vanezis質疑,警方明知陳習慣日喝20杯酒,卻不採取任何措施。他又相信陳還押前已出現病徵,但懲教員不認識此症,可能會誤解他是不妥協。陳死前精神有異、情緒激動,收押所醫生黃志浩處方鎮靜劑「氟哌啶醇」治療。Vanezis指「氟哌啶醇」不適用於此症,反會令病情惡化,當時應立即安排專科治療。
117處瘀傷 專家指「掙扎造成」
另外,陳暴斃後被發現身上有117處瘀傷,3名懲教員因此被裁定嚴重傷害他人身體罪成,判囚16個月,3人現正上訴。陳身上瘀傷形成原因為案中關鍵。
Vanezis在報告中指從分佈及數量而論,瘀傷不可能是意外或掙扎所造成,應為鈍擊所致,包括被毆打及被制服。他被盤問時亦一直堅持此立場,但在審訊近結束之際,代表3名懲教員的大律師陳炳宙問他瘀傷會否由急救及掙扎所造成,Vanezis回答﹕「我所見的瘀傷均為掙扎所造成。」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839/09】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