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報答妻捐肝 跑出愛未來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8日 12:00
2012年11月18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陳國文七年前肝硬化將近末期,急需換肝續命,妻子二話不說,捐出自己三分之二肝臟,移植到丈夫身上。為報答太太救命之恩,「重生」後的陳國文積極運動,參加內地和海外比賽,屢獲獎牌。現正和太太為第一屆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運動會積極備戰,並藉此活動呼籲大眾支持器官捐贈。

 

    「現在我每次運動,都會想起身上有着太太給我的肝,全靠太太,我才可以重生。」本身是運動健將的陳國文,換肝後更加積極鍛練,參加不少大型比賽。這對風雨同路的夫婦11月底一同參加短跑比賽,在運動場上繼續衝刺。

屢戰海外  獎牌報恩

 

     自2007年起,陳國文每年都代表香港,到內地和海外參加器官移植人士運動會。現時仍能以13秒跑畢100米的他,至今已取得六面獎牌,包括一面4X100米接力金牌和三面百米短跑銀牌。

 

     陳國文說:「我們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接受器官捐贈的康復者不但可以重生,還可如正常人般做運動,希望更多人支持器官捐贈。」

 

     他一直希望能與太太一起出外比賽,尤其是參加中國移植運動會特設的「雙人面接」短跑項目,可惜每次太太都因照顧家庭而未能成行。本港今年首辦移植器官人士運動會,他很高興終於得償所願,與太太並肩作戰,並有信心能贏得獎牌。

 

     兩夫婦出戰「雙人面接」的120米短跑,先由陳太向前跑60米,陳先生接力後,完成餘下60米賽程,跑回起點。二人一來一回,寓意捐贈者為受贈者延續生命,互相勉勵扶持,共同迎向新生命。

 

     同類型的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比賽,陳國文最渴望的不是奪標,而是能與上屆認識的朋友重聚,因為這表示大家又多活了兩年。「我希望能不停參加比賽,讓生命得以延續,而這是太太帶給我的。」

 

     對於太太義無反顧地為他付出,並要承受手術帶來的身體創傷,陳國文一直心存感激,甚至有點慚愧。「假如情況相反,要我捐肝給太太,我也要考慮一晚,但她二話不說便決定捐出!」

 

     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重生」那一幕,「我在漫長的手術後蘇醒過來,立即要求見太太,護士將她推至深切治療部,見面那刻我倆都不懂言語,眼淚卻如缺堤般湧出來。」

 

運動復康  肝友互助

 

     陳國文因運動而結識了一群同樣經歷生死邊緣的肝臟移植康復者,彼此以「肝友」互稱。他們習慣不以真實年齡,而是以接受器官移植後「重生」的日子來計算自己的年歲。

 

    「我今年只得『兩歲』!」聲音洪亮的何鉅華,活出精彩新生命。今年6月他代表香港參加中國移植運動會,在羽毛球項目中取得一面銅牌。熱愛運動的他,外表看來不像真實年齡66歲,而看他在羽毛球場上來回奔跑殺球,更是活力十足。他說:「不要想太多,只求活好每一天。」

 

     運動有益身心,令14年前接受肝臟移植的韋少勇,手術後復原得很快。13年來,他每次覆診結果都正常,不消一分鐘便可離開醫生房。「我做夢也想不到,接受移植後,自己仍可以如上學時一樣參加運動會,而且是很大型的運動會。早前到過瑞典參加世界移植運動會,與來自50多個國家的運動員一同步入會場,場面十分熱鬧。」

 

捐贈器官  遺愛人間

 

     馬玉珊是運動場上的新丁,四年前換肝的她,是第一次參加移植人士運動會,她覺得與「肝友」們一起打球,除了享受運動樂趣,還會感同身受。「練習時不夠氣,也不需特別解釋,對方也不會多問,因為大家都了解彼此的身體狀況。」

 

     第一屆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運動會11月24日至25日在青衣運動場舉行,屆時有近600名來自本港、內地和澳門的器官移植人士、家屬、捐贈者和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分別參加田徑、羽毛球、乒乓球和法式滾球等項目,藉此鼓勵受贈者多做運動,同時鼓勵社會大眾支持器官捐贈。

 

     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今年截止6月底,共有209宗器官或組織捐贈,但目前仍有2,466人等候接受器官移植來延續生命。衞生署於2008年11月啟動「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讓有意捐贈器官的人士,能在網上更方便和有效地登記,令更多等待的病人受惠。截至今年10月底,中央名冊的登記人數已超過107,000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