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股王上場 人保社會保障概念足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9日 06:35
2012年11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股市場近期轉趨活躍,焦點之一的中國財險(2328)母公司人保集團(1339),預料集資多達30億至40億美元(約234至312億港元),勢成今年港股「集資王」。看牌面,受壽險業務拖累,人保集團的投資價值似乎反而低於中國財險,不過,如定價吸引(例如估值對比行業平均呈現一定折讓),則不妨考慮。


財險業務做好 人保「母憑子貴」

首先解釋一下人保集團的業務,參考集團上半年的營運數據,以財險業務為主,佔總保費收入接近七成,市佔率排第一,高達36%,差不多等於第二至五位的總和;壽險業務為副,佔總保費收入接近三成,市佔率排第五,約7.5%。再解釋一下人保集團架構,集團旗下有多間子公司,較重要的有人保財險(即是中國財險)、人保壽險以及人保建康。


先談人保集團的財險業務,該業務99.4%純利來自中國財險,假如中國財險業績做好,人保集團相關業務亦可望「母憑子貴」。中國財險上半年業績勝市場預期,賠付率按年下跌3.4個百分點至61.5%,綜合成本率亦下跌0.1個百分點至92.4%,表現明顯優於中國平安(2318)及中國太保(2601)(兩者的賠付率以及綜合成本率均告上升)。


壽險銷售 過分依賴銀行渠道

再談人保集團的壽險業務,受早年實施的「銀保新政」影響,依賴銀行渠道推銷壽險的壽險公司均受到打擊,人保集團亦不例外,集團壽險業務的有效銀行渠道銷售網點(指每月至少簽下一份新保單),由2010年底的2.6萬個,減少至上半年底的2.4萬個。值得留意的是,截至上半年底為止,銀行渠道仍然貢獻人保集團壽險業務74.5%的總保費收入,比例遠遠高於中國人壽(2628)及中國太保的39%以及39.3%。所以,看牌面,人保集團的投資價值似乎反而低於中國財險。


另一方面,A股市場近日再度掉頭向下,這對整個內險板塊亦會構成壓力。截至上半年底為止,人保集團的投資組合中,有13.1%的資產是投放於股票以及基金當中,比例於一眾內險股中算較高(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及中國太保為9.9%、12.7%以及9.6%),因此,面對A股持續不振,集團下半年有可能錄得一定程度的資產減值虧損,投資者務必要留意這一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