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厚輝﹕小班教學是改善香港教育的臨界點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21日 06:35
2012年11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教育成果不低,國際教育評估排三四位,我看部分應該歸功於政府教育改革,部分也歸功於學校老師的多年努力。沒有老師校長的配合支持,教改不會成功,教育素質不會高。如何看待學校老師,如何支持老師教學,是高質量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對老師不能斤斤計較。


小班教學推行與否的爭論已有一段時間。政府說小班效果不明顯,研究沒定論,但是,大班教學好嗎?


第一,學生學習能力差距大,老師只能用唱戲方法,把概念解釋一下,能力領悟力强的,沒問題,其他的,靠自己靠補習靠家庭,好學校則要求老師下課放假時補習。大班教學好嗎?問問老師,問問學生,問問校長,問問家長,教育局可做調查啊。


第二,大班教學,靠老師「齋talk」,沒小組活動,沒互動,沒時間發問,學生被動只聽,學習悶死,更努力的學生都悶死。老師長期在這種教學環境工作,能不忘記教育學院所推行的創意教學、互動教學、建構主意教學嗎?


第三,大班教學跟政府在2001年推行的教改,背道而馳,不能培養孩子共通能力,又不能發展創新精神,更把老師教學的創意方法都廢掉,把老師牢牢的困在應付考試,應付班內30多個學生的秩序,每天綁在改卷、改作業,忙個不停,但放在關心學生的時間極少,個別跟學生補修都沒力氣了。


聽聽老師的話吧?

政府推說,小班貴,不符合經濟效益。政府說教育用了總支出的五分之一,多了。這誤導了。香港用在教育的經費,在國民平均收入來說,比英、美、韓、日等國家都低很多(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2),而且,香港人力資源是唯一能帶給香港自豪的、達國際水平的教育成果,大學科研文章水平比東亞國家高得多,內地到香港念書的學生也較十年前多得多。香港政府應該加快加大力度投資教育,把教育變成一個在創造培訓人才方面的東亞領導基地,也是香港核心經濟產業企業的一種。我個人跟新加坡和日本的大學教授共同合作研究多年,他們都欣賞香港的教育經營管理和教育成果。


當社會有危機,就有機會給政府推行改革,把教育同工團結在一起,想老師所想,把老師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是把學生利益,把香港利益放在首位的好時機。聽聽老師的話吧!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課程系副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