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誤當潤膚霜 長者濫用類固醇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22日 06:35
2012年11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類固醇對抑制炎症十分有效,廣泛應用於呼吸道、皮膚或骨骼病症。不過,不少病人對藥效及副作用一知半解,有皮膚病患者視之為潤膚霜;亦有部分家長擔心類固醇影響小孩發育,誤以為用藥會變矮變肥。醫學專科學院強調,只要遵照醫生處方服用類固醇,能收明顯治療效果,又呼籲市民不要自行調節用藥劑量,甚至擅自停藥。


濫用可致皮膚變薄毛孔擴張

類固醇常用於治療濕疹、牛皮癬等皮膚疾病,可在短時間內令皮膚表面紅疹消退,療效顯著。香港內科醫學院皮膚科及性病科代表何景文指出,部分長者一見皮膚稍有紅疹,便即刻塗抹類固醇,甚至誤當為潤膚霜「護膚」。何景文強調,外用類固醇藥膏應得醫生處方適量使用,不能隨便塗搽。


何景文指出,濫用類固醇可能為身體帶來反效果,包括皮膚變薄、血管變粗及毛孔擴張等,患者如不慎跌倒,容易撞瘀。何強調,類固醇並非治療暗瘡藥物,如遇到聲稱含類固醇的暗瘡膏藥,市民應小心選擇。


不少皮膚病長者愛用類固醇,甚至濫用,但部分家長卻對此藥存有戒懼,怕會影響小孩成長。香港兒科醫學院代表梁廷勳表示,不少哮喘病童的家長,一見醫生處方類固醇即感憂慮,表示擔心其副作用會令小孩變矮變肥、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現骨質疏鬆。不過,梁稱以往曾有研究指出,病童吸入類固醇初期可能令身高增長放慢,但隨着病情好轉、服藥劑量減少後,情况會有改善,證明類固醇不會為病童帶來持續性影響。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代表陳鍾煜指出,長期服用類固醇固然會帶來多種副作用,包括肌肉無力、新陳代謝減慢等多種問題,但相信所有醫生都會為病人制定最合適而又最少副作用的治療方案,但當醫生評估後認為有需要服用類固醇,病人理應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定時覆診,讓醫生決定是否減輕用藥劑量,病人絕不應隨意變更劑量,以免影響治療或帶來更大副作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