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知識﹕港80年代 爆「鹹水樓」危機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5日 06:35
2013年03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深圳此次被曝光的「海砂門」,與香港80年代爆發的「鹹水樓」危機如出一轍。


上世紀60年代初,香港曾經歷一場嚴重的淡水短缺,水務署也不得不宣布限天數、限時供水。當時的各大地盤同樣缺水攪拌混凝土,為了節約成本、保證工程速度,有建造商就改用海水,令混凝土中的鹽分明顯過高。因為海水對鋼筋具有強腐蝕性,短短20年之後,香港各處公屋開始陸續出現水泥剝落、鋼筋鏽蝕等嚴重質量問題,數十處樓宇面臨清拆或加固,引發轟動一時的「鹹水樓」風波。


何鍾泰﹕海砂危害類似海水

立法會前議員、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何鍾泰指出,未經處理的海砂對建築物的危害與海水類似,理應嚴肅對待。「自從70年代以來,香港的樓宇質量監管制度進步好明顯,各地運來的材料都要經過嚴格檢查,混凝土的質量應該是愈來愈好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