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初評股市,說每逢A股大升,官方媒體必會表態造勢,讀《人民日報》的「股評」文章,是捕捉A股這種政策市的最重要測風計;上周四《明報》有一篇報道的標題是〈你看基礎因素,我看人民日報〉,說到關節眼上,真是一絕!
受到官方股評撐腰,A股節節上升,帶動港股也持續做好,成交量漲至每日近萬億人民幣,滬指則漲破4300點關口。股市牛氣冲天之際,中國官員開始提出警告,證監會主席肖鋼上周四在《人民日報》撰文,提醒新股民謹慎投資,他說:「去年下半年以來,大陸股票市場持續上漲,許多新投資者紛紛開戶進場;新入市投資者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對股市漲跌缺乏經驗和感受……為此,我提醒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投資者,參與股票投資要保持理性、冷靜。」
肖鋼發言 重點不在內容在態度
作為監管機構的負責人,肖鋼說這番話合情合理,起碼盡了勸喻、告誡的責任。然而按中國特色的股市文化和政策市特質,大陸官員的文章背後其實都有一定的政策意圖,寫文章不光為了表達意見,內裏還有政策預警的作用,果然中國證監會就在上周五的記者會上,表示「高度重視再融業務的合規和風險管理,確保(股市)持續健康運行,具體有七方面要求」; 這七方面要求在上周的新聞已有詳細報道, 不贅,簡單地說,其目的就是限制槓桿炒股,並「鼓勵」沽空。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限制槓桿和容許沽空,都是為了令急速飈升的A股降溫;然而,內地有些評論認為中證監上周五提出的七方面要求作用有限,例如傘形信託和配資並非由中證監管轄,加上現在A 股藍籌估值仍偏低,機構投資者不會沽空……云云。
技術上看,這些理由都說得通,但最關鍵的是,中證監主席在《人民日報》的文章主要目的是調控A股升勢,防止泡沬化風險,如果七項規範不成,其他手段將陸續有來。看A股,一定要明白黨意(要看黨的喉舌《人民日報》);跟着黨走,才不致翻船沒頂!
[陳景祥 齊物論]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