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日,藉梁振英落區之際,我們一群示威人士嘗試以沉默站立的形式,表達對政府縱容暴力、黑社會介入示威的不滿。我並不認同這是示弱,近年愛字類組織挑釁示威者,目的無非令輿論報道衝突場面多於民眾訴求,不尋求新出路,怎能突破框框?反而因為默站,公民社會需要思考新的抗爭策略,具紀律的抗爭如何可能?
有人會認為一群人站在示威區毫無作用。的確,這次傳媒覺得新鮮,下次便真可能不夠「勇武」不多理會。然而土耳其的默站由個人開始,有個人力敵政權的意思,企位如何才有效尚可討論;而默站說易不易:個人參與,要放下團體宣傳的私利;即使敵對團體挑戰,仍須保持緘默,對個人紀律要求相當高。筆者所見,當日仍未能完全實踐。
近年遊行後示威者留守堵路,坦白說,即使作為參與者,我的評價是不太好。我們傾向運用現場民主模式:臨場分組商議,才定下抗爭策略,結果數次經驗是,談不攏便各自為政,有的堵路、有的睡政總,沒有長遠目標,群眾逐漸離散,遭的士司機一句「阻住搵食」定性,主流社會強烈批判作結。
早前華人民主書院舉辦的非暴力抗爭工作坊,邀請台灣曾參與黨外運動到紅衫軍等運動的簡錫堦先生講解非暴力抗爭,與香港的行動者最大的分歧,正是認為現場民主存在局限。若什麼都討論,群眾便迷失於下一步該做什麼,最終潰散。台灣的抗爭所以成功,正是基於以小組主導,統一目標;參與者有紀律地行動,團結力量,才能將訴求歸一,有效地要求政權作出妥協、讓步。
默站正是一次律己抗爭的嘗試,一切非暴力抗爭,缺乏紀律難成氣候。他朝若真佔中,必須於現場民主與紀律間作取捨,我期望未來各團體能多點探討紀律抗爭的可能。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有人會認為一群人站在示威區毫無作用。的確,這次傳媒覺得新鮮,下次便真可能不夠「勇武」不多理會。然而土耳其的默站由個人開始,有個人力敵政權的意思,企位如何才有效尚可討論;而默站說易不易:個人參與,要放下團體宣傳的私利;即使敵對團體挑戰,仍須保持緘默,對個人紀律要求相當高。筆者所見,當日仍未能完全實踐。
近年遊行後示威者留守堵路,坦白說,即使作為參與者,我的評價是不太好。我們傾向運用現場民主模式:臨場分組商議,才定下抗爭策略,結果數次經驗是,談不攏便各自為政,有的堵路、有的睡政總,沒有長遠目標,群眾逐漸離散,遭的士司機一句「阻住搵食」定性,主流社會強烈批判作結。
早前華人民主書院舉辦的非暴力抗爭工作坊,邀請台灣曾參與黨外運動到紅衫軍等運動的簡錫堦先生講解非暴力抗爭,與香港的行動者最大的分歧,正是認為現場民主存在局限。若什麼都討論,群眾便迷失於下一步該做什麼,最終潰散。台灣的抗爭所以成功,正是基於以小組主導,統一目標;參與者有紀律地行動,團結力量,才能將訴求歸一,有效地要求政權作出妥協、讓步。
默站正是一次律己抗爭的嘗試,一切非暴力抗爭,缺乏紀律難成氣候。他朝若真佔中,必須於現場民主與紀律間作取捨,我期望未來各團體能多點探討紀律抗爭的可能。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