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敘利亞內戰打了兩年,槍炮橫飛死了逾10萬平民,難民逾170萬,這場延綿兩年的內戰在世人視線之內若隱若現,也許人們更加關心美國聯儲局何時停止量化寬鬆「收水」多於中東一國老百姓死活,不過,當傳出敘利亞內戰發生以化學武器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時,世界再也不能撒手不理了。
敘利亞在阿薩德當權年代是中東一強,悍如以色列都不敢隨便與敘利亞開戰。2000年阿薩德去世,兒子巴沙爾接任,加上東歐早已變天,敘利亞多年的靠山蘇聯成為歷史,情况出現變化,兩年前爆發的內戰,便是強人年代告終後的混亂。巴沙爾家族是什葉派支派阿拉維派教徒,這一教派僅佔敘利亞人口15%,而佔接近人口六成的遜尼派教徒,始終無法得到與其人口比例相匹配的政治力量,這就注定爆發內戰。加上當地經濟環境欠佳,青年失業率高達55%,火藥庫就如此點燃。
美俄對敘各有打算
敘民浴血視若無睹
上星期發生的疑似化學武器殺人事件,死傷人數從最少的數百到最多的逾千,儘管政府及反對派各指對方施用化武,目前到底是誰下的毒手仍然爭論不休。反對派極力指摘政府用化武,但卻沒有出來把情况說清楚,政府軍一方亦復如是。聯合國本來就有一支化武調查團在當地,卻是一步也動不了。這連串情况,恰恰說明聯合國自身帶來的局限——聯合國維和部隊是否進駐,以及會否對事件深入調查,都因為美俄外交角力一再延宕,無法執行。敘利亞人民的鮮血在各國仍在聯合國絮絮不休冗長辯論時,一滴一滴流乾。
儘管冷戰在1990年代初結束,但冷戰心態從未真正消褪,美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俄羅斯則站在另一方,兩國都有堂而皇之的說法,美國是「反對不民主政體」,俄羅斯則是「別介入別國內政」。聯合國安理會5強,美俄互唱反調,由於兩國都有否決權,從譴責議案到派員調查以至派出維和部隊介入,全部都可能在否決權之下成為泡影。事實上,在中東問題,美國與俄羅斯的前身蘇聯從不吝惜動用否決權,在中東戰爭最烈的1960年代到80年代,美國動用23次否決權,蘇聯動用8次;過去10年,美國在中東問題議案動用7次否決權,包括阻止聯合國觀察員到巴勒斯坦,以及譴責以色列入侵加沙地帶,否決得絕不手軟。
敘國牽動中東大局
北約南翼亦受影響
這次化學武器事件,初步看來難免掉進美俄的否決權死局,這不但因為立場相左,從宏觀的國際戰略看,地中海沿岸幾個國家近期形勢吃緊,美俄不會輕舉妄動——北非的埃及穆爾西政權倒台後情勢一直緊張,穆斯林兄弟會被鎮壓後會否大規模反撲仍是懸念;埃及西部毗鄰的利比亞自從強人卡扎菲死後長期國家無主,軍閥割據;再往西走,突尼斯也有不穩之象。東邊的敘利亞內戰未消,其北接壤的土耳其是北約南翼大門,美俄只要走錯一步,引起的連鎖反應,不是一國一地的失守,而是一大片地區的勢力重組及利益再劃分。
職是之故,美俄因着本身利益,埃及殘酷鎮壓穆斯林兄弟會、敘利亞化武屠殺,都得不到聯合國的應有重視,人道災難與戰爭災難從未止息。聯合國再次證明只是個橡皮圖章,與它的前身、戰前的國際聯盟的無力遏止戰火相若,小國命運始終無法跳出大國之手。1932年,國際聯盟派出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東北逗留了一個多月,西方列強各懷鬼胎,一年後發表模糊不清也說不出責任誰屬的調查報告。國際聯盟軟弱無能,未能制止日本在東北的侵略,日本其後擴大侵略至全面侵華。80年後的今天,聯合國仍如國聯一般,在「到底有沒有化學武器」問題上兜兜轉轉,敘利亞的亡魂只會愈來愈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化武事件表示「震驚」,客觀上說明了事件的確發生並且有人遭害,聯合國必須在情况惡化前,通過決議呼籲內戰雙方停火,派出維和部隊到當地,追究化武事件責任誰屬。雖然敘利亞不是《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簽約國,但敘利亞是聯合國成員,受憲章約束,單此一條,聯合國已有足夠理由進入敘利亞。美俄若在此事上再三拖延,只會令到敘利亞內戰雙方淌流更多鮮血,這塊土地也就更難有長久的和平。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敘利亞在阿薩德當權年代是中東一強,悍如以色列都不敢隨便與敘利亞開戰。2000年阿薩德去世,兒子巴沙爾接任,加上東歐早已變天,敘利亞多年的靠山蘇聯成為歷史,情况出現變化,兩年前爆發的內戰,便是強人年代告終後的混亂。巴沙爾家族是什葉派支派阿拉維派教徒,這一教派僅佔敘利亞人口15%,而佔接近人口六成的遜尼派教徒,始終無法得到與其人口比例相匹配的政治力量,這就注定爆發內戰。加上當地經濟環境欠佳,青年失業率高達55%,火藥庫就如此點燃。
美俄對敘各有打算
敘民浴血視若無睹
上星期發生的疑似化學武器殺人事件,死傷人數從最少的數百到最多的逾千,儘管政府及反對派各指對方施用化武,目前到底是誰下的毒手仍然爭論不休。反對派極力指摘政府用化武,但卻沒有出來把情况說清楚,政府軍一方亦復如是。聯合國本來就有一支化武調查團在當地,卻是一步也動不了。這連串情况,恰恰說明聯合國自身帶來的局限——聯合國維和部隊是否進駐,以及會否對事件深入調查,都因為美俄外交角力一再延宕,無法執行。敘利亞人民的鮮血在各國仍在聯合國絮絮不休冗長辯論時,一滴一滴流乾。
儘管冷戰在1990年代初結束,但冷戰心態從未真正消褪,美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俄羅斯則站在另一方,兩國都有堂而皇之的說法,美國是「反對不民主政體」,俄羅斯則是「別介入別國內政」。聯合國安理會5強,美俄互唱反調,由於兩國都有否決權,從譴責議案到派員調查以至派出維和部隊介入,全部都可能在否決權之下成為泡影。事實上,在中東問題,美國與俄羅斯的前身蘇聯從不吝惜動用否決權,在中東戰爭最烈的1960年代到80年代,美國動用23次否決權,蘇聯動用8次;過去10年,美國在中東問題議案動用7次否決權,包括阻止聯合國觀察員到巴勒斯坦,以及譴責以色列入侵加沙地帶,否決得絕不手軟。
敘國牽動中東大局
北約南翼亦受影響
這次化學武器事件,初步看來難免掉進美俄的否決權死局,這不但因為立場相左,從宏觀的國際戰略看,地中海沿岸幾個國家近期形勢吃緊,美俄不會輕舉妄動——北非的埃及穆爾西政權倒台後情勢一直緊張,穆斯林兄弟會被鎮壓後會否大規模反撲仍是懸念;埃及西部毗鄰的利比亞自從強人卡扎菲死後長期國家無主,軍閥割據;再往西走,突尼斯也有不穩之象。東邊的敘利亞內戰未消,其北接壤的土耳其是北約南翼大門,美俄只要走錯一步,引起的連鎖反應,不是一國一地的失守,而是一大片地區的勢力重組及利益再劃分。
職是之故,美俄因着本身利益,埃及殘酷鎮壓穆斯林兄弟會、敘利亞化武屠殺,都得不到聯合國的應有重視,人道災難與戰爭災難從未止息。聯合國再次證明只是個橡皮圖章,與它的前身、戰前的國際聯盟的無力遏止戰火相若,小國命運始終無法跳出大國之手。1932年,國際聯盟派出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東北逗留了一個多月,西方列強各懷鬼胎,一年後發表模糊不清也說不出責任誰屬的調查報告。國際聯盟軟弱無能,未能制止日本在東北的侵略,日本其後擴大侵略至全面侵華。80年後的今天,聯合國仍如國聯一般,在「到底有沒有化學武器」問題上兜兜轉轉,敘利亞的亡魂只會愈來愈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化武事件表示「震驚」,客觀上說明了事件的確發生並且有人遭害,聯合國必須在情况惡化前,通過決議呼籲內戰雙方停火,派出維和部隊到當地,追究化武事件責任誰屬。雖然敘利亞不是《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簽約國,但敘利亞是聯合國成員,受憲章約束,單此一條,聯合國已有足夠理由進入敘利亞。美俄若在此事上再三拖延,只會令到敘利亞內戰雙方淌流更多鮮血,這塊土地也就更難有長久的和平。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