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局解碼﹕美與中東盟友利益分歧 無牌可打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25日 06:35
2013年08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近期在中東一再遇上「無牌可打」的局面,先是擬打「援助牌」制衡埃及軍方血腥清場行動,受到傳統盟友沙特阿拉伯阻撓,繼而傳出敘利亞政府軍動用化武,令其一貫採取的「拖延牌」未必能再打下去。華府的困局似乎反映奧巴馬任內先有阿拉伯之春爆發,再加上「重返亞太」戰略,對中東局勢的控制能力不如以往。美國專家向本報指出,美國與沙特等海灣王室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上漸現分歧,才是真正原因。


歷阿拉伯之春 沙特堅信舊制

華府與中東盟友因利益觀差異造成的政治取態差別,在埃及和敘利亞同可見得。在奧巴馬政府早期(2009至2011年)任職國務院高級顧問、熟諳奧巴馬外交理念的美國杜克大學桑福德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詹特森(Bruce W. Jentleson)向本報指出,阿拉伯之春過後,沙特堅信維持「舊有政治體制」(ancien regime)才是自身利益所繫,這是它在埃及軍方推翻穆爾西後,牽頭送上120億美元金援以及表態要填補西方削援缺口的原因;美國的利益觀卻有更大的政治包容度,相信伊斯蘭主義者若肯「同處一室」,中東局勢方能維持穩定,故不樂見埃及軍方大規模打壓穆斯林兄弟會。


類似問題同樣在敘利亞出現,雖然美國和沙特皆有除去巴沙爾之心,以免伊朗勢力坐大,但關注點不同下,做法亦不一致。加州大學洛杉磯大學歷史系教授格爾文(James L. Gelvin)向本報稱,華府忌憚反對派中的恐怖分子派系他朝反噬,故一直拒向叛軍提供重型武器;但對比之下,沙特似乎並未顧慮這點,像《紐約時報》年初披露,沙特一直耗費巨資搜購大批前南斯拉夫軍備,從而武裝反對派。


沙將奪敘反對派掌控權

事實上,沙特近期已成功在卡塔爾手上搶過敘利亞反對派的掌控權,例子包括迫走卡塔爾扶植的反對派名義領袖,並將本來佔主導地位的穆兄會勢力邊緣化。相比之下,連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上周也承認,華府在敘利亞反對派缺乏利益代表,建議當局致力從中扶植親美溫和勢力。


以上例子可見,面對當前埃及和敘利亞的亂局,華府同樣無法令形勢向脗合自身利益的方向靠攏,甚至受到沙特等傳統盟友制肘,令人不禁懷疑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有所減弱。格爾文指出,美國予人在區內地位下降的印象,最早見於美軍遲遲無法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抽身,及後金融海嘯重創美國經濟,亦打擊華府實力;適逢阿拉伯之春後,奧巴馬政府高調「重返亞太」,試圖將戰略重點遷出中東,更令沙特為首的一眾海灣王室倍感憂慮。


美重返亞太 增中東盟友猜疑

他解釋,海灣王室(除了向與沙特不咬弦的卡塔爾)都屬於「現狀國家」(status quo power),為了維繫中東原有地緣政治格局,只好親自落場;尤其是當華府順應當時埃及民意、放棄當時的獨裁者穆巴拉克令其下台,更令沙特等有唇亡齒寒之感。換言之,沙特惟恐華府未來難再捍衛該國利益,故寧願「自把自為」,出招將同時把持埃及政府和敘利亞反對派的敵對穆兄會勢力趕絕,間接將利益觀不同的華府逼向「無牌可打」的困境。


不過,格爾文強調,美國「可任意指揮外國領袖做事」的觀念純屬誤解,中東政權其實甚少會屈從華府要求,去做不符自身利益的事;再者大部分阿拉伯示威者近年打着的旗號,都是人權、民主等「美國價值」,從未要求仿效「中國/俄羅斯模式」,側面佐證另一種的美國影響力。


詹特森更認為,美國和沙特仍有不少合作空間,例如在敘利亞問題上,沙特不妨打「石油牌」,以威脅讓油組(OPEC)增產推低油價,從而向經濟上依賴油元支撐的俄羅斯施展外交壓力,將會是華府一大助力。


明報記者 周宏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