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遊酒世界﹕德國夢幻之旅 (二)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28日 06:35
2013年08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早前往德國葡萄莊園旅遊時,筆者深深體會到這話的涵義。筆者念WSET Diploma時,早已知道Riesling的風格往往受葡萄園土壤的影響,但經過親身踏足有關葡萄園,看過相關的土壤,喝過該葡萄園所產的Riesling,才不禁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今次的旅遊,可說是大開眼界之旅。先說一說德國的地貌。以前在書本上已得知德國很多葡萄園是建在陡斜的山坡上,但如非親眼目睹,實在很難想像山坡的陡峭程度。在香港的讀者,相信一定會坐過登山纜車,只要想像一下登山纜車最陡斜的部分,便會對一些德國葡萄園的傾斜度有所領悟。親身踏足那些陡峭的山坡,心中不禁湧起「誰知杯中酒,滴滴皆血汗」的念頭,想起試酒時把酒試了一口便倒掉,不禁有點汗顏。


在旅遊中嘗到形形色色的乾身Riesling也令筆者眼界大開。筆者一直都是偏好帶甜味而遠乾身的Riesling,原因是乾身Riesling的極高酸度令筆者卻步。但今次探訪每一個莊,差不多一定會試到乾身的Riesling,因乾身Riesling目前在德國本土大受歡迎。旅遊開始時,筆者是硬着頭皮去試的,隨後是欣然去試,直到一天在Mosel區Van Volxem酒莊試過他們的乾身Riesling後,筆者終於折服,成為他們的「粉絲」。Van Volxem在香港還未有代理人,所以不為人識,但在本土已薄有名氣,其莊主Roman Niewodniczanski曾被著名德國酒誌Gault Millau Guide to German Wines 評為2002年的「年度新發現」(Discovery of the Year 2002)。


乾身Riesling 長壽具潛力

另一大開眼界處是當天在Van Volxem試酒時,Roman讓我們蒙瓶試了一款並非他生產的乾身白酒,顏色金黃,在燈光下閃爍生光,極之誘人。香味非常複雜,草藥、杏脯乾、蜜糖、薄荷,夾雜了其他黃桃等水果味,各味紛陳,令人有應接不暇的感覺。該酒從顏色、香味方面已肯定是經過一定年月的酒,但由於酸度仍然很高,令該酒在複雜濃烈的香味下仍保持清新的感覺,而且餘韻悠長。雖然當天有很多酒要試,筆者還是把整杯酒乾了。在揭盅前,筆者估計是一支產於1970年代的酒,但結果竟是一支以前在超級市場發售,普通級數的1947年乾身Riesling,不能不令人歎服Riesling的長壽及潛力,難怪很多出名的酒評家如Jancis Robinson等都對Riesling推崇備至。


原本是意猶未盡的,可惜因改版關係,本欄以今篇完成「歷史任務」,以後筆者會繼續在網站www.openwines.hk撰寫專欄,希望讀者繼續支持為盼。


文、圖﹕劉信全, MBA, AIWS & WSET Certified Educator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