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亞視違規營運,被通訊事務管理局罰款100萬元和限令持牌人、行政總裁盛品儒限期離職,從亞視連日反應,顯示不服裁決,據知亞視會向行政會議上訴云云。在合法情况下,亞視有權採取維權行動,不過,當局在對應上,要避免出現亞視利用程序,使懲罰變相形同虛設,法治被玩弄於股掌的局面。另外,從亞視的反制舉措,說明它不會因為今次事件而有根本改變,當局對亞視即將申請的續牌,應該慎重考慮是否延續,行會就新增免費電視牌照,不應再拖延下去,要盡快創造真正的競爭,改變免費電視一潭死水的局面。
亞視連串反制行動
顯示抗拒通訊局裁決
通訊局的調查結果,確定亞視投資者王征介入和干預亞視運作。3年前,王征作為投資者,對亞視營運曾經提出「不控制承諾」,兩年前,廣管局(通訊局的前身)接獲投訴,指王征違規干預亞視運作,通訊局經過調查後確定王征違諾,但是現行《廣播法例》不規管投資者,所以,法律上,王征就此毋須遭受懲罰。
亞視在王征「實際控制」下,3年多來是否朝着他當初豪言壯語的「中文CNN」方向發展,自有公論,但是這幾年,亞視發生的一些事,使人感到它與本港格格不入。例如新聞部處理新聞受干預(江澤民死訊)、經編合一搞有償新聞(《走進上市公司》節目)、公器私用(以「亞洲會」名義在政府總部集會,反對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等,這些情况,認知上並非港人熟悉的電視台,反而覺得亞視與內地電視台在形神上甚為契合。
亞視予人「內地化」的感覺,若與王征的實際控制有關,則通訊局的調查結果和懲處,就是撥亂反正,因為電視台的節目符合港人口味,才切合公衆利益,這是港人期望和相關法例對電視台的基本要求。若王征經此一事,對此仍然不認同,仍以原來的心態、策略繼續「投資」亞視,則亞視難有轉變,也看不到有什麼前途。
「亞洲會」昨日在政府總部搞集會,台上掛出標語:「支持良知電視 反對政治迫害」,要求撤回通訊局的裁決,撐盛品儒續任行政總裁。「亞洲會」與亞視的關係,許多人都心裏有數,而這兩句標語,相信確切反映亞視對今次事件的取態。
王征作為投資者,透過盛品儒實際控制亞視,牴觸了《廣播條例》,而相關規定,在王征未涉足電視業務之前,早已有之,並非為他而設,事件性質屬本港法治一部分,政總前的集會,則把此事轉化為政治,而且聲稱是「政治迫害」,若此乃反映王征不服氣,接下來會否引發一場政治鬥爭,值得注意。
通訊局懲處亞視,罰款100萬元尚屬其次,盛品儒要在下月2日或之前離任,才是關鍵,因為若亞視不落實裁決,最嚴重者可被吊銷牌照。亞視對盛品儒的去留,仍然賣關子,盛品儒以「戰鬥至最後一刻」來回應,所以,亞視以什麼策略和做法與當局糾纏下去,尚待觀察,不過,迄今亞視的反制行動,起碼折射出抗拒裁決。然則,即使盛品儒「犧牲」了,但是以這般不服氣心態,王征之實際控制亞視,不排除以換湯不換藥的方式延續下去。
王征實際控制亞視
日後或許做得更隱蔽
通訊局裁定王征違反「不控制承諾」,所據除了與少數受訪者面談,主要是研究了2010至11年間的79份亞視行政例會紀錄,揭發王征在一些會議高度參與發言,涉及決策、節目安排和日常運作等,設若亞視當時有較高警覺性,在例會紀錄隱沒了王征的角色和存在,則王征和盛品儒是否「罪名成立」,仍屬未知之數。然則,盛品儒協助王征控制的角色,是否只有盛品儒可做?肯定不是。若王征先生干政之心不息,則一個盛品儒離去,就會有另一個「盛品儒」接替,重賞之下,必有「聽命之夫」。日後王征在亞視的角色只要做得更隱蔽,則干政的情况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據知,盛品儒昨日已經辭去亞視執行董事之職,已有其他人替上,這個會否是安排另一個「盛品儒」的部署,相信日內揭曉。這次事件和可能後續發展,實際上暴露了「投資者」不受《廣播條例》規管的漏洞,當局若要維護法例的嚴肅性,就要研議堵塞漏洞,投資者若違規也要承擔法律責任,以產生阻嚇作用。
目前,亞視應對通訊局的裁決,基本上採取以拖待變策略,例如聲稱向行政會議上訴,爭取即使盛品儒不離職,也可受惠於《廣播條例》的暫緩機制,毋須交出牌照。亞視這個算盤能否打得響,視乎行會的處理,若行會遲遲不裁決,則盛品儒有可能長期原位不動,亞視的牌照仍然有效。行會在新增免費電視牌照拖延良久,政府取態模糊,若這種情况在亞視的上訴重演,則環繞亞視這齣鬧劇還會繼續演下去。
亞視長期積弱,審視王征投資之後的情况,可以說,亞視已經喪失了免費電視應有的功能,行會和政府應該從公衆利益出發,拋開亞視的蠻纏,盡快引入新競爭者,讓免費電視重拾活力。若亞視支持特首梁振英成為行會和政府處理免費電視牌照的考慮點,則香港的管治將更腐朽不堪。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亞視連串反制行動
顯示抗拒通訊局裁決
通訊局的調查結果,確定亞視投資者王征介入和干預亞視運作。3年前,王征作為投資者,對亞視營運曾經提出「不控制承諾」,兩年前,廣管局(通訊局的前身)接獲投訴,指王征違規干預亞視運作,通訊局經過調查後確定王征違諾,但是現行《廣播法例》不規管投資者,所以,法律上,王征就此毋須遭受懲罰。
亞視在王征「實際控制」下,3年多來是否朝着他當初豪言壯語的「中文CNN」方向發展,自有公論,但是這幾年,亞視發生的一些事,使人感到它與本港格格不入。例如新聞部處理新聞受干預(江澤民死訊)、經編合一搞有償新聞(《走進上市公司》節目)、公器私用(以「亞洲會」名義在政府總部集會,反對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等,這些情况,認知上並非港人熟悉的電視台,反而覺得亞視與內地電視台在形神上甚為契合。
亞視予人「內地化」的感覺,若與王征的實際控制有關,則通訊局的調查結果和懲處,就是撥亂反正,因為電視台的節目符合港人口味,才切合公衆利益,這是港人期望和相關法例對電視台的基本要求。若王征經此一事,對此仍然不認同,仍以原來的心態、策略繼續「投資」亞視,則亞視難有轉變,也看不到有什麼前途。
「亞洲會」昨日在政府總部搞集會,台上掛出標語:「支持良知電視 反對政治迫害」,要求撤回通訊局的裁決,撐盛品儒續任行政總裁。「亞洲會」與亞視的關係,許多人都心裏有數,而這兩句標語,相信確切反映亞視對今次事件的取態。
王征作為投資者,透過盛品儒實際控制亞視,牴觸了《廣播條例》,而相關規定,在王征未涉足電視業務之前,早已有之,並非為他而設,事件性質屬本港法治一部分,政總前的集會,則把此事轉化為政治,而且聲稱是「政治迫害」,若此乃反映王征不服氣,接下來會否引發一場政治鬥爭,值得注意。
通訊局懲處亞視,罰款100萬元尚屬其次,盛品儒要在下月2日或之前離任,才是關鍵,因為若亞視不落實裁決,最嚴重者可被吊銷牌照。亞視對盛品儒的去留,仍然賣關子,盛品儒以「戰鬥至最後一刻」來回應,所以,亞視以什麼策略和做法與當局糾纏下去,尚待觀察,不過,迄今亞視的反制行動,起碼折射出抗拒裁決。然則,即使盛品儒「犧牲」了,但是以這般不服氣心態,王征之實際控制亞視,不排除以換湯不換藥的方式延續下去。
王征實際控制亞視
日後或許做得更隱蔽
通訊局裁定王征違反「不控制承諾」,所據除了與少數受訪者面談,主要是研究了2010至11年間的79份亞視行政例會紀錄,揭發王征在一些會議高度參與發言,涉及決策、節目安排和日常運作等,設若亞視當時有較高警覺性,在例會紀錄隱沒了王征的角色和存在,則王征和盛品儒是否「罪名成立」,仍屬未知之數。然則,盛品儒協助王征控制的角色,是否只有盛品儒可做?肯定不是。若王征先生干政之心不息,則一個盛品儒離去,就會有另一個「盛品儒」接替,重賞之下,必有「聽命之夫」。日後王征在亞視的角色只要做得更隱蔽,則干政的情况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據知,盛品儒昨日已經辭去亞視執行董事之職,已有其他人替上,這個會否是安排另一個「盛品儒」的部署,相信日內揭曉。這次事件和可能後續發展,實際上暴露了「投資者」不受《廣播條例》規管的漏洞,當局若要維護法例的嚴肅性,就要研議堵塞漏洞,投資者若違規也要承擔法律責任,以產生阻嚇作用。
目前,亞視應對通訊局的裁決,基本上採取以拖待變策略,例如聲稱向行政會議上訴,爭取即使盛品儒不離職,也可受惠於《廣播條例》的暫緩機制,毋須交出牌照。亞視這個算盤能否打得響,視乎行會的處理,若行會遲遲不裁決,則盛品儒有可能長期原位不動,亞視的牌照仍然有效。行會在新增免費電視牌照拖延良久,政府取態模糊,若這種情况在亞視的上訴重演,則環繞亞視這齣鬧劇還會繼續演下去。
亞視長期積弱,審視王征投資之後的情况,可以說,亞視已經喪失了免費電視應有的功能,行會和政府應該從公衆利益出發,拋開亞視的蠻纏,盡快引入新競爭者,讓免費電視重拾活力。若亞視支持特首梁振英成為行會和政府處理免費電視牌照的考慮點,則香港的管治將更腐朽不堪。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