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近日談到香港的未來有不少變數,其中之一,是中國在未來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以筆者之見,香港對中國最有價值的地方,應是香港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心的地位。
昔日的德國和日本,在製造業方面強霸天下,但由於不大善於駕馭金融市場和虛擬經濟,因此自在製造業稱霸後,國家的國力已再沒有什麽突破。反觀美國,雖然國家在不少行業的優勢已成過去,但由於美元仍是世界第一貨幣,而美國又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場,因此有很多問題可要其他國家分擔。從這角度看,中國有需要擁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步進一步提升,以及將其國際金融中心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應是最為穩中求勝的方法。
此外,香港的未來的另一變數,應是香港的樓市表現。筆者並沒有懷疑過政府在這方面的誠意和善意,但善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歷史的經驗似乎是,好心做壞事的例子在在皆是。在樓市問題上,筆者認為不能漠視的是,投資方面的需求實屬樓市的重大支柱。投資者對香港資產的信心,是經長時間的積累,不過,要將之摧毀卻可以很快。但一旦投資者對香港資產的信心流失,後果卻可以相當嚴重。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昔日的德國和日本,在製造業方面強霸天下,但由於不大善於駕馭金融市場和虛擬經濟,因此自在製造業稱霸後,國家的國力已再沒有什麽突破。反觀美國,雖然國家在不少行業的優勢已成過去,但由於美元仍是世界第一貨幣,而美國又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場,因此有很多問題可要其他國家分擔。從這角度看,中國有需要擁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步進一步提升,以及將其國際金融中心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應是最為穩中求勝的方法。
此外,香港的未來的另一變數,應是香港的樓市表現。筆者並沒有懷疑過政府在這方面的誠意和善意,但善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歷史的經驗似乎是,好心做壞事的例子在在皆是。在樓市問題上,筆者認為不能漠視的是,投資方面的需求實屬樓市的重大支柱。投資者對香港資產的信心,是經長時間的積累,不過,要將之摧毀卻可以很快。但一旦投資者對香港資產的信心流失,後果卻可以相當嚴重。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