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官媒轟借題發揮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29日 06:35
2013年08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李天一案在內地引發公眾極大關注,官媒昨發表評論文章,指此案成為「多種情緒宣泄的出口」,強調道德和媒體審判不應影響司法;有學者則認為,公眾更擔心的是特權影響司法。


「增透明度應先保護未成年人」

新華社昨發表評論,表示此案原本是普通刑事案件,但案發後被貼上了「年齡造假」、「輪流發生性關係」、「其他涉案嫌疑人家庭有『背景』」等不少標籤,審前鬧得沸沸揚揚,案件成為多種情緒宣泄的出口。文章表示,法律的問題應由法律解決,名人之子在法律面前也沒有特權。文章又引述憲法,強調法院的獨立審判權,表示「提前的道德審判和媒體的口誅筆伐不應影響司法審判」。文章又說,公眾對審判的關注是對法治國家的期待,應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增加司法透明度,才能進一步提升法律的公信力。


民眾擔心權貴黑箱作業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表示,本案的嫌疑人,其父母既是名人,又是軍人,也是高官,而案件本身又是一個桃色事件,集中了不少引人關注的因素。而社會關注此案的主要爭議點在於,公眾擔心被告是否會利用其身分存在一些背後操作的手段,逃避法律責任,畢竟這類事情在中國是存在的,雖然從目前來看,並無證據顯示此案有暗箱操作的情况。他又認為,此案受極大關注雖也反映了社會一定的仇富心態,但公眾更加擔心的是特權問題。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