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滲漏殃及堆填區擴建 環署須坦誠交代堵漏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30日 06:35
2013年08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繼新界東北堆填區出現滲漏,新界西堆填區村民投訴有類似情况,總的而言,環保署對事態的解釋,未能使人滿意。環保署對於滲漏,並未在甫發現即公布示警,使周遭居民暴露在環境受污染的風險之下,這種拖延做法,實質隱瞞,絕不恰當。月前,政府推動擴建3個堆填區觸礁,正在想方設法準備重新推出,此際堆填區滲漏問題冒出來,若未能妥善處理,將會給擴建堆填區增添變數,所以,當局必須認真檢討坦誠交代,以釋除公眾疑慮。


儲水池滲漏原因

環保署含糊其辭

新界東北堆填區已經運作19年,綜合官員的說法,7月27日一個儲水池因為有裂紋而滲漏,至於原因,官員提過儲水池建於堆填區最高處、7月底連場大雨兩個因素。但是,滲漏儲水池今年初才建造,3、4月間啟用,應該與設施老化無關,但是官員所說兩個因素,語焉不詳,特別是連場大雨就會導致滲漏,更使人大惑不解,設若此說屬實,則每逢大雨,豈非堆填區污水就會滲漏?所以,官員的說法未能讓人確信已經找出滲漏原因,遑論對症下藥修補,這樣,不能排除堆填區仍在污水為患,繼續毒害生態環境。


新界西北堆填區的滲漏,於2011年由下白泥村民發現,污水滲入附近河道流出海,導致沿岸大量海產死亡,發出濃烈臭味,村民向環保署投訴,獲調查證實有滲漏,村民稱當時環保署表示會處理,將檢控相關承辦商,但是,昨日環保署官員表示徵詢律政司的法律意見後,以證據不足為由,沒有採取法律行動。環保署昨日的解釋,指這宗並非污水滲漏,只是連日大雨所收集的地面水,污染水平雖較正常高,但沒有超出《水污染管制條例》的牌照標準,云云,因此未有檢控。不過,此乃事過境遷的說法,當時為何給村民確認污水來自堆填區,環保署沒有交代。


上述情況,顯示新界東北和新界西兩個堆填區有不同滲漏,另外,昨日有區議員在電台的phone in節目表示,將軍澳堆填區亦曾發現有白色液體流入海中,懷疑是堆填區污水滲漏所致。其實,關於新界東北堆填區滲漏,今年6月,打鼓嶺村及禾徑山村的村民投訴,懷疑堆填區的污水滲漏到南面的平原河,前日,環保署公布儲水池滲漏事件時,只表示與平原河的事無關,並無詳細解說。村民6月的投訴是確實的,環保署不能以「與儲水池滲漏無關」就搪塞過去,應該有完整交代,因為即使與儲水池無關,也可能說明有其他污水滲漏情况,需要處理。


從種種事態顯示,環保署對堆填區污水滲漏是否有足夠關注,值得懷疑,特別是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滲漏原因,當局仍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究竟是儲水池設計、建造有問題,質量未達標,抑或管理不善涉及人為因素等,若環保署已經掌握情况,應該向市民交代,若環保署也不甚了了,則堆填區污水滲漏的遺害,將會成為持續的憂慮。


紙包不住火

拖延交代徒增疑慮

新界東北和新界西兩個堆填區,河道沿岸都有民居,村民雖然不飲用河水,但是有務農種植活動,農戶會用河水灌溉,有學者認為,滲漏的污水有重金屬、大腸桿菌、大量可分解化學物質等,若未能稀釋或會令魚類死亡,而污水中重金屬一旦積存在泥土,會進入食物鏈。所以,環保署未及時公布示警的做法,有罔顧市民健康之嫌。新界東北堆填區滲漏,是涉及生態環境的嚴重事態,卻拖延一個月才公布,這樣的處理,若與當時爭取立法會透過擴建堆填區有關,則絕對不能接受。


政府就爭取擴建3個堆填區,重整旗鼓,計劃在立法會復會後再提出,為爭取地區和立法會支持,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披甲上陣,不但與環境局長黃錦星一同落區聽意見,解釋政策,並推動確切措施,減低垃圾運輸的滋擾等;另外,政府還提出改變政策,研議資助回收業。連串大動作,反映政府有關擴建堆填區,志在必得。不過,這次堆填區污水滲漏問題曝光,為政府的盤算注入負面因素。現在,環保署對各個堆填區的滲漏情况,並無數據支持有足夠和有效監察,政府應該責成環保署就堆填區污水的處理,向公衆作一個完整交代,若有任何不足之處,要即時調整加強,消除市民的擔心和疑慮。


政府擴建堆填區遭到抵制,不但涉及地區政治,而且與政府未做好自己的工作有關。擴建堆填區觸礁之後,政府必須認真記取教訓,拿出徹底處理垃圾問題的決心,要求負責部門切實執行,對敷衍塞責之徒追究責任,讓市民看到政府言行合一,垃圾問題才有解決之日,垃圾圍城的噩夢才不會成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