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着工行(1398)和中行(3988)中期業績的揭曉,九大內銀悉數亮出成績單,內地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對內銀盈利能力的削弱顯而易見,就連全球最大銀行工行亦難避免,上半年淨利息收益率按年收窄9點子;與此同時,內地經濟放緩,而中央仍力促經濟結構調整,內銀資產質量雪上加霜,9行上半年壞帳全線飈升。標準普爾預期,內銀整體壞帳率年內恐由去年的1.6%升至2.5%的平均水平,明年平均盈利增長將跌至單位數。
工行截至今年6月底的淨利息收入2159億,按年僅升5.8%,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按年大漲23%至674億元,加之嚴控成本,方推動半年純利按年升12.4%至1385億元,符合預期。然而,有「內銀巨無霸」之稱的工行,未能避免利率市場化的衝擊,上半年淨利息收益率(NIM)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收窄9個基點至2.57%,貸款收益率下降48基點,存款付息率下降4基點。
工行次季盈利按季反升1%
雖然工行次季盈利按季微升1%至695億,淨利息收入亦升2.3%,但根據券商的計算,NIM仍較首季收窄4個基點至2.56%,該行坦言,是受到了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調整政策的影響。董事長姜建清昨天表示,至今年6月,工行存貸款重新定價,分別完成90%及98%,預期下半年NIM保持穩定。新任行長易會滿補充,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目前僅存款上限還未開放,對這一步,相信中央會非常審慎。
綜合看五大國有銀行,息差收窄是普遍趨勢,唯中行一枝獨秀,不僅上半年多賺807億元,按年增幅告別單位數時代,升13%,勝預期,整體NIM和境內人民幣NIM均擴闊,有分析師指該行次季NIM亦較首季提升3個基點至2.25%。中行行長李禮輝昨天表示,息差逆市改善主因優化負債及資產結構提升,下半年仍有增長空間,但整體而言,在利率市場化初期,銀行NIM收窄在所難免。
巴克萊:九行壞帳額料續攀高
縱觀五大行,資產質量惡化是上半年經營狀况的共同現象,不良貸款「雙降」不再,逾期貸款普遍按年大漲兩成或以上,長三角地區的不良貸款率不少都超過2%。據本報了解,財政部在上半年已明確要求各行加大呆壞帳的核銷力度,故9行在本次業績期間,不約而同地公布壞帳清收工作,撥備覆蓋率幾乎全線收窄。巴克萊資本中國銀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預期,九行下半年的壞帳額仍將攀高,不良率亦難見下滑。
美國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資深董事廖強表示,隨着內地經濟增速放緩及政府堅持對經濟結構的調整,產能過剩行業壞帳風險仍將增加,內銀正面對信貸成本攀升,利差收窄,以及非利息收入壓力增大的三重打擊,預計明年的平均盈利增幅只有單位數,而資產質量惡化也會持續,不良率可能由去年1.6%在今年內升至2.5%。
明報記者 張聞文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