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繼新界東北打鼓嶺堆填區出現污水滲漏後,屯門堆填區亦被揭發早於2011年一個下雨天,曾出現溢出大量垃圾和污水,污染一河之隔的下白泥村和附近后海灣。有下白泥村民指出,當年7月初堆填區內一處覆蓋垃圾的防滲漏膠破損,雨水將垃圾帶入大海,環保署當時書面回覆承認事件,村民質疑環保署前日說堆填區污水滲漏屬首次的說法是講大話。環保團體和政黨均批評政府管理不善。
村民:膠布破洞大雨捲起垃圾
新界下白泥村與新界西堆填區只相隔一條名為大水坑的河道,河水流出后海灣。居住了20多年的下白泥環境關注協會主席杜錫譽憶述,2011年中,當時接近下白泥村的堆填區位置正動工,不斷有垃圾車填埋垃圾,成為一座山,7月初下大雨,大雨沿覆蓋垃圾的膠布滑下,捲起大量垃圾,連同泥水循雨水渠流入大水坑。「垃圾多到塞住雨水渠閘口!」
他行近堆填區邊緣觀察,發現原來有一處膠布損毁,形成約1米乘1米的破洞,相信大量垃圾從這裏被水捲出來。他向環保署投訴,署方在7月22日書面回覆,表示在7月4日發現有部分防滲漏膠破損,但未見有垃圾,惟在7月19日再視察,署方人員「發現泥水及垃圾從堆填區排放到大水坑」,表示會向承辦商要求跟進及改善。
環署曾視察書面承認
杜錦譽不滿道﹕「其實堆填區兩年前已有污水排入大海,環保署話新界東北堆填區係第一次滲漏,根本係講大話!我哋忍受咗堆填區帶來的各樣問題好多年,政府仲要堆填區?我哋一定反對到底!」記者昨日所見,雨水渠再無垃圾積聚,但在大水坑一條支流中,見到一塊長約5米、闊半米的廢棄防滲漏膠布。
助理環保署長王德威昨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表示,曾接獲有關屯門堆填區流出污水的投訴,諮詢法律意見後認為證據不足,最終放棄檢控堆填區污水承辦商。環保署發言人補充,當時是雨水夾雜泥水經雨水渠流出,分析水質樣本後發現污水其實是雨水,水質較正常差但沒有超標違反法例。
環署:水質無超標
環保署稱,由2008年至今共接獲12宗涉及屯門堆填區的投訴,但綜合分析堆填區和附近后海灣水樣本後並無發現異常,現時沒有證據顯示屯門堆填區有滲漏。
民主黨新界西支部多名成員昨就事件前往政府總部抗議,要求政府設獨立調查委員會跟進,批評環保署管理堆填區不力。地球之友副總監劉祉鋒表示,陸續有堆填區出現問題反映政府監察馬虎,令市民失去信心,他認為政府應立刻檢討監察工作,積極改善問題。
明報記者 蕭輝浩、蔡傳威、鄭穎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