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雖然堆填區污水儲存缸滲漏事件罕有,但當局認為應該檢討,繼續完善通報制度,如有這樣的意外發生,可盡早公布,令社區更放心。當局已責成相關人員檢討通報機制,希望能在月中立法會特別會議公布如何優化制度。
黃錦星今天(9月4日)出席公開活動後,就新界東北堆填區滲濾污水儲存缸滲漏事件會見傳媒時表示,有關事件是新界堆填區污水儲存缸穿了個洞,以致有滲漏和影響整個系統的成效。事件在7月底發生,當局在8月約兩三周後取得水辦化驗報告,證明超標,雖然評估過對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沒嚴重影響,但認為要提高透明度,所以公布事件。
他說,任何工程在不同時候,都會因應環境,評估天氣、雨量、垃圾所產生的液體等,各方面都有複雜問題。這次基本上是意外,現在是雨季,有較多雨水,令整個系統有負荷,是設計上預計不到的,是個別事件。
黃錦星指出,檢討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如有類似事件發生,當局在合理情況下如何公布。另一方面,譬如有三個堆填區,其附近的地人士和村民,如有事件發生,其關注和理解是重要的。因此,可考慮成立較衡常的溝通機制,可令任何事件或日常運作,互相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很多事也是因誤解而不能理性討論的。
對於有傳媒指取得政府內部文件,談及污水相關的議題,他指出,當局已解釋過,事件與堆填區滲漏是兩回事,因工程期間有不少議題要討論,所以所謂問題或類似事件,要分清楚那件事,與今次公布的滲漏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他說,3月前沒有出現滲漏,至於3月至8月討論承辦商申請牌照的限額是否要調整,政府技術人員正在處理,當局會以盡量清楚的方法,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在月中安排的特別會議清楚交代。
談及堆填區擴建,黃錦星說,這是關乎公眾健康的需要,因為香港沒有焚化爐,也沒有其他方法處理垃圾,所以堆填區保持容量是有實際需要。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