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家常便飯﹕乾咖喱 汁少輕盈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8日 06:35
2013年09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咖喱廣受世界各地人熱愛,因為咖喱在味道、做法和材料上千變萬化,而且簡單易煮。


筆者十分喜愛咖喱料理,將會連續3個星期,為大家介紹一些簡單咖喱料理和咖喱的基本知識。


咖喱可分乾和濕,今期先介紹乾咖喱肉碎飯。


材料(1人份)

免治牛肉(或雞肉)……100克

紅蘿蔔……50克

鮮冬菇……2-3朵

薑(切碎)……2小匙

蒜頭(切碎)……4瓣

辣椒(切碎)……2小條

若沒有辣椒,可用辣椒粉或乾燥的辣椒絲,根據個人口味酌量加減

牛奶……2大匙

水……適量

羅勒葉……適量

醬汁

醬油……1 大匙

酒……3大匙

糖……1小匙

黑糖或寡糖可用2小匙

咖喱粉(按喜好)……1-3小匙

胡椒……1/4 小匙

炸葱碎(可不加)……1小匙

做法

1. 平底鑊用小火,加兩大匙半橄欖油,薑、蒜頭和辣椒下鑊。視乎免治肉肥瘦,若太肥可減至1大匙油


2. 炒香後轉中火,加肉碎,不時以鑊鏟壓散肉碎,以免結塊

3. 加紅蘿蔔和冬菇碎,炒至紅蘿蔔變軟,加入醬汁的材料

4. 拌炒至有少許焦色,小心不要燒焦

5. 加牛奶,再加水至剛可蓋過材料。煮沸後轉小火,煮至水分收乾


6. 最後加入羅勒葉,拌炒直至咖喱黏身及變金黃色

7. 上碟,加煎蛋,伴飯即成

乾咖喱 不用雞湯/椰奶做底

咖喱泛指起源於印度及東南亞國家、以複雜的香料和香草混合的一種料理,通常包含新鮮或乾燥的辣椒。至於配搭,肉類、海鮮、蔬菜皆宜。


咖喱除了以不同國家特色來區分,也可以濕或乾來分別。濕咖喱通常有大量醬汁,這些醬汁一般以乳酪、椰奶、豆蓉或上湯為基礎;而乾咖喱只會加少量液體,煮完後液體會蒸發掉,材料會被咖喱醬汁緊緊黏着。相比濕咖喱,乾咖喱毋須用雞湯、椰奶之類做底,油分較少,更輕盈健康。乾咖喱十分適合那些愛吃咖喱,又怕咖喱醬汁太肥膩多油的人。


待香料融合 咖喱隔夜更風味

咖喱是港人十分喜愛的料理之一,幾乎每間餐廳也會有咖喱,例如咖喱雞、咖喱牛腩飯;講究咖喱的會去泰國、印度餐廳吃些地道咖喱;咖喱也是港人的家常菜之一,相信大家也會煮咖喱炆雞翼或是用日式咖喱磚弄咖喱飯;街上的咖喱魚蛋更是國際知名,是本港特色食物之一。其實在家煮咖喱的變化又豈止那麼少?今次介紹的乾咖喱便十分適合家常便飯,煮一碟咖喱,配上蔬菜、米飯,便是簡單的一餐,不用煩惱要一湯幾餸才好了。


咖喱除了變化多、美味和健康外,對繁忙人士來說更是必備的家常菜。每次煮咖喱可以煮多一些,雪藏起來,要吃時加熱便可,十分方便。沒有人喜歡隔夜飯,可是咖喱卻是煮後隔天更好吃。經過一晚的時間,咖喱中不同香料的味道充分融合,變得溫和,比起剛煮好時不同香料衝擊味蕾的味道,是另有一番風味的。大家不要認為親自下廚一定很麻煩,其實不少簡單料理都可輕易取代快餐的。


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

慢慢吃出態度

香港人生活繁忙,不少人吃飯只花10數分鐘,名副其實是「快餐」。大家對「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一詞又有何想法呢?是否以為慢食運動是要大家吃得慢一點?其實慢食運動是由意大利人卡爾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在1986年提出,目的是對抗日益盛行的快餐,例如一些漢堡、炸雞連鎖店。


食物要優良、潔淨、公平

慢食運動提出食物要「優良、潔淨和公平」(Good, clean, and fair food),即食物質量要好及美味;食物要清潔衛生;在生產過程,對食物(例如動物)要仁慈,對環境沒有破壞,對所有參與製造食物過程的人員都應在經濟和社會層面上得到公平對待。慢食運動的協會已有超過10萬的會員分佈在150個以上的國家。組織總部位於意大利,另外在瑞士、德國、美國紐約、法國、日本、英國及智利也有設立辦事處。


保留本土飲食傳統

慢食運動另一主張是要保留本土的飲食文化和特色料理,例如意大利有一些小型農場,數百年來一直以傳統方式製造新鮮芝士,可是這些食物經濟效益不高,更不能大量生產,若非得到慢食運動的支持,這些食物的傳統便難以保留。大家已意識到要極力保護受人類影響而面臨絕種的野生動物,但這邊廂新界東北發展,可能會令傳統工業如醬油及陳醋釀造廠消失。這些傳统食物因食物全球化、快餐化而逐漸被淘汰,大家又豈可視而不見呢?


實際行動:選本地有機食材

近年社會就香港農地發展有不少的爭議,有人提出堅持不變,另一邊廂則有人誓要發展,改變農地的用途。香港人需要清潔衛生的食物是不爭的現實,愈來愈多人寧願花多些錢去買有機的食物。可是香港的農業,就好像香港的工業一樣,逐漸被淘汰。若沒有港人的支持,要發展香港農業只是空話。最直接支持本地農業的方法是增加需求,加強大家對食材的認識。多數餐廳以成本為主要考慮因素,很少使用本地食材。若我們能減少外食,多在家煮食,並選擇用本地的有機食材,也算是一個支持的方法呢。


作者簡介

我哋係William&Sandy,是兩個寫電腦程式和算式多過寫食譜、追求自然健康料理的美食主義者。


文、圖 William and Sandy

編輯 鍾家寶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