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龜苓膏當涼茶 非中藥無監管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3日 06:35
2013年09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龜苓膏配方包括土茯苓和金錢龜板,聲稱可去濕熱,涼血解毒,醫便秘、口臭、痔瘡等,中醫師亦指土茯苓具清熱、解毒、利尿功效,但龜苓膏卻以涼茶類產品出售。衛生署表示龜苓膏並沒有建議的服用量,故不受《中醫藥條例》監管。但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認為,根據龜苓膏向外的宣稱和療效,可考慮納入《不良醫藥廣告條例》監管。


郭家麒倡納中藥監管

郭家麒認為龜苓膏這類半食品、半藥品現處於法例灰色地帶,建議政府將之納入《中醫藥條例》的監管範圍 ,衛生署不應「蹺埋雙手」懶理,令市民的安全無保障。


衛生署表示龜苓膏含藥材成分,但卻以食物形式或方式使用,沒建議的服用量,例如每日服多少次、每次多少分量,藥材若不宣稱有治療或保健作用,又被認同當食品,則毋須受《中醫藥條例》監管。若龜苓膏產品被驗出含西藥成分,則有可能觸犯《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香港中草藥》作者中醫師李寧漢說,龜苓膏有清熱、解毒功用,對皮疹、皮炎、藥疹、皮膚痕癢有效。當年他學習中醫時,教授跌打傷科的師傅傳授的龜苓膏配方,只有土茯苓和金錢龜兩種成分。土茯苓有清熱、解毒和利尿作用,金錢龜有滋陰補腎作用。李說,傳統製作龜苓膏是將土茯苓熬汁去渣,將劏好的金錢龜放入,加入粟粉凝成膏狀,只能在雪櫃儲存3至4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