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聰明啤打」 被動投資贏大市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3日 06:35
2013年09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亞洲投資環境波動,促使一些投資者關注海外資本市場。有些人選擇以收費較低的被動式指數基金投資,最常見的形式為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事實上,近期ETF產品中,有一種名為「聰明啤打」(Smart Beta)的策略應勢而起,它不再以傳統市值權重方式配置成分股,而是糅合了估值、資產質素及波動性等元素,設計權重方案,被動投資策略也能跑贏大市。當然,該類ETF產品目前主要在歐美上市,且以機構投資者參與居多,港人可先行了解其利弊再出手。


「啤打(Beta)」,體現了資產配置與大市或基準指數的相關性,換言之,投資ETF有時就意味着採用「啤打」策略。與之相對,「阿爾法(Alpha)」追求超額回報,不少主動式基金以跑贏指數為目標,即着重爭取「阿爾法」。由此,「聰明啤打」有時又被形容為「廉價的阿爾法(Cheap Alpha)」。


傳統權重方案 易忽視高潛力小型股

道富環球全球股票啤打方案研究部門總監Eric Brandhorst指出,「聰明啤打」策略常常帶來更高的回報或更低的波動性。市場上的策略數不勝數,但99%可透過「估值(Valuation)」、「資產質素(Quality)」、「規模(Size)」、「股(債)息(Yield)」、「趨勢(Momentum)」及「波動性(Volatility)」6項基本因素解釋出來,「聰明啤打」就是整合上述因素,制定更理想的成分股比重。與之相比,以市值確定權重的方案,一般側重大型股,容易忽略小型股或估值較低的股份,但後者有時更容易獲得資本增值。


換言之,利用「聰明啤打」投資策略,或可以減低高追大型股的風險。以恒生指數為例,假設設定相等權重指數,則50隻恒指成分股每一隻的權重均為2%。


道富環球亞太投資方案團隊策略及研究部門主管Thomas Poullaouec舉例稱,當日本投資者希望買入新興市場股票卻不願意承受其較高波幅時,「聰明啤打」策略一個常見的做法是將新權重的波動性降至原來指數的七成。他續指出,台灣、澳洲的退休計劃中均包括應用「聰明啤打」策略的ETF,如低波幅ETF、高股息ETF等。


投資者須了解自身需求

不過,雖然採用「聰明啤打」策略後,低收費的被動式基金會有主動管理的性質,它對投資者本人的要求亦更高,因為投資者需要明白上述6項基本因素的意義,以及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低波幅、高股息還是低估值等。道富環球亞太區投資主管Kevin D. Anderson稱:「投資者需要首先弄清『聰明啤打』策略與傳統市值權重的區別,並對這一策略有真正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投資者需要有耐心,因為不排除在一定期間內,『聰明啤打』會跑輸大市。」


另外本港一些策略型的指數基金雖然未指明是採用「聰明啤打」策略,但其實際選股及權重設置上基本原理類似,如前一階段受市場關注的價值日本ETF(03084)。它首先將股息率作為衡量估值的一項標準,還設置了包括股本回報率、經營利潤率、淨資產負債比率等要素的質素篩選,最後要求成份股須有不少於10個分析員關注,且同時超過八成分析員提出「買入」建議。


明報記者 王小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