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瓜灣舊樓林立,其中區內俗稱「十三街」的舊樓群更獲政府列作優先重建區。政府成立的「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早前落區諮詢,提出分拆十三街的綜合發展區為3個較細的發展區,促進重建步伐,區內舊樓業主為免影響收購,紛紛封盤不租。盤源暴跌令租金飈升,有樓齡逾50年、實用僅80呎的蚊型劏房一年間加租近六成,呎租達31元,媲美同區大型私樓屋苑呎租,加幅驚人。
十三街佔地30萬方呎,料涉2000多戶。區內地產代理莊建成表示,十三街的業主見政府近期動作多多,加上區內舊樓殘破不堪惹外界關注,憧憬市建局於短期內啟動收購。為免影響收樓程序,紛紛決定封盤。其中位於鳳儀街、一個樓齡逾50年實用僅80呎的蚊型劏房,上年月租僅1600元(呎租20元),一年後已加至2500元(呎租31元),加幅達56%,媲美同區私樓水平。
不出租單位業主獲賠償更高
他續稱,十三街一帶現時相當缺乏舊樓租盤,「有客來找租盤,都肯定沒有5個,多個揀都無。」
區內前年同期仍有約30個租盤,上年跌至只剩10多個,「據聞政府放風兩三年內會凍結人口,連租約收(購)要扣錢,業主覺得無謂租出去兩年賺你10萬,但一扣就扣100萬」。莊表示,區內劏房租金按年已平均升近五成。
寧丟空單位 劏房租盤大減
根據市建局現行的收購準則,賠償額由市值交吉價及津貼組成,舉例若一個被收購的舊樓自用單位市值交吉價為80萬元,而被收購的業主在同區重置一個面積相若的7年樓齡單位價值200萬元,自置居所津貼(HPA)則為120萬元,但若業主將單位出租將不會獲發HPA。
規劃署發言人表示,政府的諮詢平台剛完成第二階段諮詢,而諮詢平台亦正開始整合公眾意見,並將計劃報告於今年年底提交予政府考慮。
55歲的陳惠娣是其中一個受封盤潮影響的租戶,她原與23歲任職商場保安的兒子居於土瓜灣鵬程街14號3樓一個150呎的劏房,月租僅2000元。但業主聽聞十三街將再啟動收購,隨即向陳女士表明不續租,希望盡快還原單位。
租金開支增八成
陳惟有於7月起租入鹿鳴街雙號高層劏房,租金開支卻大增八成,同樣150呎的單位,月租3600元,實呎達24元。
事實上,在沙中線效應下,恒地(0012)近年亦積極收購區內馬頭圍道舊樓,可建樓面涉約25萬方呎。區內最新開售的新盤嘉里(0683)港圖灣,早前以平均實呎約1.5萬元推售,至今已套現近20億元。
明報記者 何建邦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