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志豪﹕為什麼不vs.為什麼得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3日 06:35
2013年09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鄧竟成說,出任「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一職,不會隻手遮天,委員會可互相制衡。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主事人的要求,降到如此低的標準﹕不作惡。


政府委任主席,考慮的難道不是該人選能否發揮正面作用嗎?不能做壞事的主席便是好人選?

鄧竟成自辯有能力出任主席,因為他已擔任諮詢委員會兩年,也曾擔任海岸公園導賞員。


笑位一﹕導遊珍都可做旅發局主席。


笑位二﹕政府強調鄧有保育背景,證明他能擔任主席;那即是說,保育經驗是重要元素。


那請問,比併專業經驗,憑什麼一個只做了兩年諮詢委員會成員,可以擊敗其他環保人士出任主席?

梁振英說郊野公園除了保育,還有休閒及康樂用途 ,所以委任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平衡意見。


這句話暗示,現時保育聲音太大,影響了市民利用郊野公園「休閒及康樂」的用途,所以要「平衡」;是否郊野公園委員會否決了太多的悠閒項目?例如昂坪「生態飛索」?

那即是說委任一個非環保專業出身的人,便可放開包袱,恢復平衡?還是大開綠燈,歡迎基建工程進入?

最怕是「休閒及康樂」只是幌子,起屋才是主菜。


政府任人標準隨心所欲,同為紀律部隊,警務處長一定是警察系統出身,海關關長卻可以AO空降;醫管局主席雖由非醫護專業出身擔任,但其行政總裁總是醫生;但郊野公園委員會的架構,似乎未能有效體現這種專業、行政的雙結合,主席之下便是一般委員。


要內行時便強調「專業知識」,外行空降便說「多元不同聲音」,卻從不能交代﹕這位外行人有什麼優勝之處可以取替一個內行呢?

政府不能老是反問「為什麼他不能」,而應該正面回答一次,為什麼他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