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莉莉﹕我們仍年輕,我們仍瘋狂,我們仍相信,所以我們仍勇敢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4日 06:35
2013年09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走上街頭,走進人群。」一年前,我是一個剛剛走上街頭的小丫頭。穿著我的校服——藍裙子站在西洋菜街拿起麥克風,我故作鎮定的聲線渴望能掩飾顫抖的手。手上的傳單遞至經過的人群,偶爾有人微笑接過,偶爾有人點頭走過,偶爾有人留下一句刺耳的髒話。一年後的現在,我不再是小丫頭,但我依舊拿起麥克風吶喊,我不再單單因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站出來,而為不同的不公義。


一年前,一個小丫頭

加入學民思潮一年了,這一年總有不少人問我為什麼加入學民思潮。回想起來,其實只是想去嘗試新的事物,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抱負,連填表時加入原因那一項也空着提交了。畢竟,政治對以前的我來說是陌生的事物,只是偶爾在通識的課堂中看見不公義的事情內心會殘留一點點難以平復的憤怒。一路走去,嘗過別人的冷眼髒話,也抹過汗水淚水,更有無數的加油和支持,抱負和堅持早已在無形中建立,甚至不被動搖。


當時剎那衝勁使我決定絕食,根本沒有多想自己能支持住嗎、群眾會很反感嗎等等的問題。我的生活習慣本來就不是太好,常常一天只進食一餐,但從來不會拒絕食物。最近和另一個絕食的同伴談起,他說:「如果要我現在絕食,我是絕對做不了的,可能因為那時候為國教一事有堅定的意志。」我點點頭,確實是如此。絕食的真實感覺對現在來說是有點遙遠,已無法仔細憶起當時的飢餓。唯一令我謹記的是當時絕食的意義,這一個意義在這年來有多少人還記得呢?「放下欲望,專注和堅持。同時,渴望能讓更多人與我們同關注,甚至專注」。一年後,我依舊心內有一種渴望,渴望更多人可以走出來為不公義發聲,一同專注和堅持。絕食只維持了50多個小時,並不是一個長的時間,亦未能完成我們對群眾的承諾——絕食3天,在這個位置我一直有着一個遺憾。


遺憾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在香港這個步伐快速的地方,競爭使我差點忘記大家可以在沒有溝通之下,放下利益,不分你我為相同目標做同一件事情。12萬人坐滿政府總部的那天,我很記得司儀在旗杆下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數字,數字的多少確是無意義,有意義的是我們吶喊的聲音不再微弱,因為每一個到來的人變得強大。偶爾的小雨更豐富了我們的畫面,傘子的開開合合像是在告知我們香港人為了良心從不畏懼風雨,何况這一刻的小雨是愉快輕鬆地滋潤我們,不如以往那般灰暗。傘子在狹窄的行人路上,總是碰碰撞撞,爭先恐後,而在那一刻,坐在地下的同伴們主動分享小傘狹窄的空間。我們都曾在這一個公民廣場下,一起坐過硬地,一起撐過傘子,一起喊過口號,不曾遺失。


最吃力的日子是開學後每天放學走回家,放下穿過的衣服,取一套洗淨的衣服後就急急腳回到廣場。準備集會,集會完後還要開會,凌晨入睡,剛走進夢境就被鬧鐘拉起,又在上學的途中。現在想起這幾天的日子也憶起一絲絲的勞累,我相信這幾天對許多每天都來到廣場的學生來說是同樣的勞累,但問起每一個學生,我相信我們都不曾後悔,甚至懷念這短短的時光。每天奔奔走走來到廣場確是錯過了一些事情,忽略了家人,但我們卻為良心、為下一代寫下一頁頁新的故事。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在我上學的日子終於擱置了,一切似是完結又似是開始。我回到書本準備公開試,政治突然離我很近又很遠。我每天活在不同的新聞之中,卻只能從文字中閱讀新聞。國教一役雖然我只參與了短短3個月卻讓我習慣了每天走上街頭抗爭的日子。現在終於考完公開試,又回到街頭,雖然不再是國教這一個議題,但不論為什麼議題,用何種身分,我希望我一年又一年後的日子仍然為不公義的事情站出來。


死寂滲透每一顆塵埃

很久沒有回到政總,因為一個訪問有機會回去停留了一會兒,總覺得這個地方有一種說不出的缺漏。沒有鐵欄,沒有帳篷,沒有直幡,沒有歌聲,沒有人群……這一刻,這一個地方是缺乏靈魂的,死寂滲透每一顆塵埃。我恨不得馬上搬來一個帳篷,闖進迴旋處。或許,在我心中,這一個地方的價值不應是這樣的死翹翹。


國教一年,其實值得回顧的並不是結果或者過程的辛酸,而是香港人的團結、自律,還有真摰的良心。站在這個一年後的起點,我們已踏上政改之路,終點看似遙遠,但這個新的一役讓我們再一次無悔相信我們的力量,勇敢堅持我們心中的根本願望。


作者是學民思潮成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