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擅長針灸治療的資深註冊中醫張宗賢說,一般來說,針灸治療誘發心臟病的風險很低,若以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主要在腰底部(盆骨處)和環跳穴(近髖關節),以及腳部的陽陵泉(膝下二寸)和絕骨(外踝尖上三寸)施針,這些穴位風險不高,不會牽引心臟病發。若病人在針灸中出現緊急情况,相信與病人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腦中風有關。
西醫:針灸或影響內臟功能
心臟科醫生何鴻光說,科學上針灸對誘發心臟病沒有直接影響,但既然針灸具醫療功效如止痛,顯示針灸對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有影響,若病人年紀大,即使沒有針灸也有可能心臟病發,故針灸前要考慮自己的情况。
張宗賢說,較危險的穴位在胸部、背部、肩膊,若病人在施針時「郁來郁去」,而施針者不夠經驗,忘記提醒病人勿亂動,便有可能因肌肉牽引將針插深了、穿刺胸膜,引起氣胸(俗稱「爆肺」),胸膜破損會引致呼吸困難,或危及生命。
至於頭部施針風險,擅長頭皮針的他說基本上安全,因有頭顱骨保護,施針在頭骨之上、皮膚之下,並會平衡落針而非直插頭部。他續說,通常治療哮喘或呼吸不暢順才會在背部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一般不會涉及胸部、背部等穴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