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陰謀論諜影幢幢 缺確證難以置信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8日 06:35
2013年09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在港親北京報章批評美國與英國插手香港政改、干預中國內政之餘,近日有署名文章,「揭露」英國在香港的間諜活動,是耶非耶,由於無從查證,只能當作有此一說。北京在港喉舌以陰謀論解釋香港一些事態,早已有之,不過,今次有內地報章呼應,外交部發言人回答提問,重申中國的立場,事態層次愈扯愈高,與過去言人人殊不一樣。這場對外力的批判會怎樣發展,尚待觀察;我們關心此事對普選安排,會否增添變數,因為美英干預之說若持續不去,噪音不斷,烽煙不絕,起碼會影響對普選的討論,對香港並無好處。


英國間諜全面滲透?

署名文章推論作結論

近年,每逢發生影響較大的事態,親北京陣營一些人和傳媒,都習慣提出陰謀論,例如去年國民教育科事件,個別人物就撰文直指這是對特區政府、對中央政府發動的總攻擊,幾個學生則被報章描繪為一個黑手集團的骨幹,肅殺之氣使人不寒而慄。當日積極投入運動的學生、家長等人,是否擁有與中央對着幹的能耐,相信已有公論。


今次,新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一些言行,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在談及香港普選的文章中,表示英國「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北京認為兩人干涉了香港內政,強烈回應。夏千福與施維爾的言行,港人有耳聞、有目睹,他們一定程度上踰越了應有分際,所以,北京的批評可以理解。但是,現在《大公報》和《文匯報》有署名文章披露英國在港的間諜活動,基於情報、間諜的神秘本質,港人的認識和了解可謂一片空白,無從判別真偽,若文章能夠拿出證據,讓港人可以查證核對,才確實可信。


例如,《大公報》的文章,提到前任發展局長麥齊光涉及騙房津下台,暗示是英國掌握了大批高官個人資料,長期控制一批港英過渡的高級官員的結果。文章認為對麥齊光「所有指控證據源自於數十年前的公務員資料,擁有此等能力的,除了英國當局還會有誰?」寫文章或許可以作這樣的推論,但是若要指控麥齊光被英國情報、間諜所害,現在這種把推論作結論的論述,顯然缺乏說服力。


至於《文匯報》的署名文章,提到「香港回歸16年來,一大批隱蔽身分的軍情六處特務回流香港,與滲入到政黨、團體、司法界、商會、傳媒、政府要害部門,加緊搶奪香港管治權」。這篇文章,提到參與搶奪香港管治權的人物,包括陳方安生、黎慶寧,都是前朝高官,已經離開官場,文章對他們的指控性質十分嚴重,不過,只建基於推論。陳方安生和黎慶寧都是有名望的人,文章在全無證據下,指控他們近乎做着顛覆特區政府的事,是否公道,相信港人自有公論。


這種以穿鑿附會、杯弓蛇影為基礎的陰謀論,在其他不少事情上都曾經出現。例如湯顯明在廉政專員任內涉及違規不當行為,當局立案調查,《亞洲週刋》據稱獲得一份北京研究機構、名為「關於香港廉政公署目前存在問題」的秘密報告,主要指出廉署中上層被英國人滲透,內部通訊遭監控,專員權力被架空,無從掌握運作;廉署近年一些案件具強烈政治動機,如麥齊光案和湯顯明案,並欲藉湯案阻止香港和內地融合,讓「特區最鋒利的刀把子,插向港府和中聯辦」,云云。按報告的描述,廉署已經淪為英國的工具,用以對付異己、打擊香港的管治。


這份報告指廉署已經政治化、辦案有強烈政治動機,而立論建基於一些現象,也有推論作結論之嫌。其實,關於湯顯明案,最初由審計署揭發,廉署的回應在內部看來,隱瞞了事實真相,有人認為若廉署就此「過骨」,將禮崩樂壞,港人珍惜的廉潔核心價值也會蕩然無存,於是聯絡本報,提供更多資料。所以,事態演變至湯顯明被刑事調查,並非出於什麼政治動機,而是有人為了捍衛廉潔價值的舉措而已。


這類署名文章所描繪的陰謀論,現在由內地官方報章《環球時報》節錄報道,形式上出口轉內銷,然後記者據報道詢問中國外交部,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重申「中方絕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捍衛國家安全」。這樣一番操作,即使署名文章並無提出任何證據,不過,客觀上諜影幢幢宛如成為事實:香港被英國間諜全面滲透了。這是事實嗎?


鷹派放大外力干預

欲影響中央對港決策?

設若事態確實如此,港人不僅要加強警惕,政府也應該積極對付,以保障港人、香港以至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但是若並無其事,北京卻根據這些陰謀論制訂對港方針政策,結果肯定不符合香港實情。近年,中聯辦介入香港內部事務,愈來愈令人擔憂,這種對港方略的轉變,若與陰謀論有關,則香港事態就難以樂觀了。


政改諮詢將會開展,此際放大美英干涉香港內部事務,若北京決策時視為重要參考,則方案會否偏離香港實際情况,值得關注。在香港事務上,坊間傳聞親北京陣營有所謂鷹派與鴿派之分,鷹派鼓吹強硬,即使政改方案不獲立法會三分之二通過,政制原地踏步也在所不惜;這類觸動北京神經的陰謀論,是否鷹派策略的一部分,也值得注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