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茂釗﹕跨境學童對教育發展方向的啟示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9日 06:35
2013年09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的跨境學童問題,通過在各區增加學額及「返回機制」的配合,令大部分受影響居港及跨境學童順利入學,問題可說是基本上「處理」了。但跨境學童議題出現多年,着眼點均從「補救」方面處理這「難題」,其中涉及交通配套、入學機會、保母車安全,亦有談論教學方面等課題,但卻甚少從較正面的角度探索「跨境學童」現象帶來一個千載難遇的發展契機。


●今天的「難題」,實質上是容許進一步推動教育發展的基礎

跨境學童數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居內地或有居港身分的家庭對本港教育制度充滿信心,相信香港是一個讓子女走出內地、面向國際的「基礎」,因而願意跨境送其子女入讀本港學校。英、美、澳等國家,要經歷多少時間才能成功培養其他地區對其教育質素的信任?反觀香港,我們卻將這「得來容易」的信任變為負擔。我們應在這基礎上更進一步,思考吸納內地或其他東南亞地域學童來港,以「自費」模式來港就讀的可能性,此舉不單可優化本港學校的多元文化環境,更可推動主流學校的多元化及國際化。近年香港政府提出「區域教育樞紐」的觀念,這不正正是邁向這發展方向的基礎嗎?


●人口結構的改變,應是改善教育系統的難得機會

按當局的估計,跨境學童人數在未來數年間有止升回落的可能性,另加上本港出生人口下跌,對學校班數及教師人數有着相當程度的憂慮。但這情况亦可視之為進一步提升教學質素的絕佳良機,教育界一直提出減少學生人數以提升教學質素的要求,若學童數目不減,這要求則難以滿足,但現時因客觀環境的改變,令本港毋須增加額外資源即可改善師生比例。


另就「估計學生人數減少」這點亦必須作補充:當局的假設是學生組群性質不變,學生群(或絕大部分)全是本港永久居民的子女,當中包括跨境學童。但請注意:發展香港成為「教育樞紐」的其中一個最重要意義,就是以「教育」作為香港的產業!若能成功吸納內地或其他東南亞地域學童以「自費」模式來港就讀,不單可解決學生人數下降的問題,更為本港學校創造多元多面的學習環境,為邁向「區域樞紐」打造堅實的基礎,在人才流動、社會經濟等,亦帶來難以估計的推動潛質。


●眼前的困局與障礙

但推動香港成為教育樞紐的過程中,實存在不少難解的障礙。按香港法例,居港7年即可成為本港永久居民,若接納各地學童來港完成基礎教育,對人口結構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此外在法制、入境政策、文化、教育經費、學位分配、社會認同等問題,亦必然引發爭議,反映不同階層的矛盾。最直接的兩難,就是學額如何從公營學校系統釋放出來,當中如何以漸進模式容許私立學校的出現?如何通過政策及配套推動(如設立宿舍系統)?這些均需長遠策劃及研究。


●根本問題:社會是否有足夠的胸襟,接納多元,建設共融的生活環境

個人認為,發展香港教育成為「區域樞紐」其中一項最深層的障礙,就是如何能在社會上推動社群之間的「共融文化」,接受並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習慣及自由。


一份於2009年發表有關港深教育合作的研究(註)明確地指出香港是一個經濟為主的社會,港人適應力強卻又相當「現實」。倘若社會普遍存在保護意識,對外來者產生抗拒感,那麼在個人短期利益與社會長遠發展兩者之間,是否能準確地找到平衡點?這是一個相當透徹的描述。坦白說,香港地少人多,若吸納人才的版圖進一步擴展到中國、亞洲甚至世界層面時,這深層的局限如何處理?


香港背倚中國內地,亦是都會級城巿,具國際認可地位,其特殊歷史環境及發展優勢,為香港奠定相當堅實的基礎。社會上若能共識到容納人才的「空間」,以接納、尊重、共融及平等的胸襟廣納人才,深信屆時「迎進來」的不單是來港升學的學生,香港的發展亦可能遠超今天可以想像的面貌。


註: 智經研究中心(2009)。「港深教育合作專題報告」。香港:智經研究中心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教育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