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輝﹕干預內政的反普世國際觀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9日 06:35
2013年09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月,英美外交人員高調關注香港普選進程,多日來受到大陸媒體和本地左報的猛烈抨擊,連特首梁振英也放狠話,說什麼「外國干預政改會適得其反」。


然而,有看過英國外交人員施維爾所寫文章的讀者定必知道,所謂「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不過是內容空泛的說句「support」,而整體觀點也是溫和,只重申一下普世價值和各方對話的必要性。因此,問題似乎不是充斥左報的什麼干預內政、間諜陰謀之類的憑空指控,而是一種常見於中國政府,幾近歇斯底里,上綱上線捍衛主權的邏輯。


眾所周知,每當遇上外國政府關於中國社會的人權、自由狀况的批評之際(只是批評),中國政府總毫不猶豫強調此乃內政問題,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况跟今次爭議相似。問題是,在這個密不通風的主權觀中,是容不下普世價值的。試想想,不管是關心劉曉波抑或本地民主進程,其實都是在關心某種普世權利。跟中國那種主權邏輯不同,關注並要求落實這些權利和價值,不僅是某一地域疆界的內部問題,而是身為人類,並出於友愛,應當合力促成的共同事業。否則的話,就是採取「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態度罷了。然而,經歷過納粹屠殺的恐怖之後,國際社會已普遍反對「門前雪」的態度。


在這又一次「干預內政」的指控背後,涉及的是兩套不一樣的「國際社會觀」:一是以國家作為國際社會成員的基本單位,國家之間的任務是確保對方主權不受侵犯,主權成了唯一核心價值;而另一種則是,將「個人」視為國際社會的基本單位,人類的尊嚴基於人性,而非民族身分,因而當它受損之際,人類彼此負有責任,這不因民族疆界而有所分別。


中國人權狀况這麼差,因而死守第一種國際觀,自有其難以啟齒之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