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秀賢﹕為大學生平反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1日 06:35
2013年09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開學第三星期,關於大學生小學孆冗エ⑩熒s聞熱潮逐步冷卻,但不乏評論者仍然評當下的大學生「一蟹不如一蟹」,「走堂」很過分,家長過度溺愛,浪費納稅人金錢等諸如此類的批評。對的,也許現時大學生可能自主能力較弱,又或許大學生過於自我中心,缺乏對社會的關懷及反思,但作為大學生,我覺得怎也應為這一代人平反。


之前科技大學就傳出一名資深教授為了令學生守時,就要求遲到同學於課室罰企;又或是為了防止學生「走堂」,就採用點名制度,令學生出席率與分數掛鈎。大學跟中小學不同,更要求學生自主決定自己的學習,例如選課、課外活動,以至宿生生活,都是由學生一手包辦,同時當然也要他們衡量時間的分配和付出、承擔生活規劃的責任。有時學生認為「走堂」所做的事情比上課更為重要的,那他們當然可以選擇「走堂」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


我不是要幫這一代人說項,或是為他們的「劣行」尋求藉口,但大家都要明白到,每個人均須要為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例如學生選擇「走堂」,那學生就可能損失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到最後考試亦因此而失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作為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除了教懂學生分辨是非對錯,更應教懂學生如何去作出選擇。社會現時許多時都把大學當成一所「職業訓練所」,過於培訓學生技能,而缺少了培養學生的個人特質。與其責怪大學生無能,社會亦應該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導致今天學生的改變吧。


不要忘記,不論是上一代,還是我們這代人,不同時代就有着不同社會背景,背負着不同的價值觀。如果我們往往只用自己時代的眼光看事情,只是懷緬過去美好的時光,而抗拒現代的變化,那麼我們就會失去許多可能性。


作者為學民思潮成員、中文大學學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