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上海將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就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來說,這是國家邁出重要一步,上海得到爭取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對於已經開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業務的香港則是挑戰與機遇並存。香港與上海之間肯定存在競爭,然則,香港在國家整體金融佈局擔當的角色和作用,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主要視乎香港在國家政策上會否得到同樣空間,與上海公平競爭。
上海自貿區人民幣業務
對香港構成直接競爭
中央推動設立上海自貿區,把此事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除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之外,要在上海建設一個與中國經濟相適應、符合國家金融安全要求的金融中心。特別是後一點,在金融海嘯之後,金融安全相信會是中央首要考慮,以香港市場的屬性,較難達到國家的要求,所以,上海得到這個機會,可以說是時勢使然。
上海自貿區總面積雖然不到30平方公里,作為試點,要探索金融市場應該如何開放改革,才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卻極為重要。性質與30多年前鄧小平推動先設立深圳特區,汲取經驗後逐步開放沿海城市,最終改變了中國經濟的面貌和格局,上海自貿區的起步軌迹與此類同。
自貿區細則還待公布,一般相信,不僅包括資本帳開放及人民幣自由兌換,還將探索離岸人民幣業務。歷來,上海與香港在人民幣業務有分工,上海是人民幣在岸中心,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若上海以「在岸」身分兼及「離岸」角色,加入香港、新加坡、倫敦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行列,則是上海在岸離岸通吃,其人民幣業務就會十分豐富,包括跨境貿易結算,成立人民幣交易、決算中心等,而以上海位居中樞,其他離岸中心的角色功能若不變,勢難與上海匹敵。
上海自貿區對香港的影響,視乎上海的在岸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會怎樣區隔。因為上海與香港本來各司其職,自貿區成立之後,就宛如在兩個中心之間設立了一道跳板,人民幣資金可以經過這道跳板,從一個中心轉到另一個中心,即是由上海轉來香港,或由香港轉往上海,這是一種模式,不過,也可以由上海轉到新加坡或倫敦等中心。即是說,只要自貿區容許跨境資金自由進出,就是對香港最直接的競爭。
上海作為在岸中心,坐擁的人民幣資金池,香港和其他離岸中心難望其項背;另外,上海的人民幣資金,在內地可以「轉動」,資金透過投資、借貸等運作積累,不會如香港出現的「得錢無所用」的情况。目前本港約有7000億元人民幣存款,銀行大多只能做貿易結算,其他投資工具例如人民幣債券、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額度有限,未能起到轉動作用,若人民幣回流機制仍然淤塞,本港人民幣資金池將難以壯大,無法與上海競爭。
上海與香港就人民幣業務無可避免要競爭,對於香港來說這是挑戰,不過,從樂觀角度看國家整體金融佈局,無理由認為會盤算上海完全取代香港,因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中央理應珍惜,香港在金融佈局的角色和地位,「十二五」規劃也有提及。香港金融早已與國際接軌,法治、廉政、資訊開放等予人的信心和交易平台,在可見的將來,上海仍然有所不及。以香港的既有優勢,中央不利用這個平台,十分不智,因此有理由相信日後中央應會調整政策,強化香港發揮協助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成為國際貨幣的作用。
上海自貿區如何帶來內地整體金融改革是後話,客觀上,必然做大金融這個蛋糕,對香港而言就是契機,所以,參與上海自貿區,搶佔金融市場灘頭,應該是業界眼前思考重點。
港元與人民幣關係
政府應提上議事日程
另外,上海自貿區之設,說明人民幣以至金融變革已經提上日程,對於與美元掛鈎的港元是否需要調整,再一次引發討論。本月初,匯豐控股亞太區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在博鰲青年論壇(香港)表示,應研究聯繫匯率是否要改變,比如與人民幣掛鈎還是與一籃子貨幣掛鈎,云云。兩年前,匯控行政總裁歐智華亦有類似建議。有上海學者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上海自貿區必然搶走香港部分人民幣,認為香港要自保,可考慮放棄港元,或同時讓人民幣成為香港法定貨幣,這樣,學者認為香港就會取得對外人民幣的定價權。
放棄港元,大概沒有必要,因為這是「一國兩制」其中一個重要表徵,不過,港元與人民幣的聯繫同樣需要探討。30年前,聯繫匯率作為一個錨,在穩定港元和整體經濟有積極作用,應予肯定,不過,今時今日世界經濟環境已經有翻天覆地變化,內地經濟對香港的影響,已經超過美國的影響,聯繫匯率這個錨起穩定作用,抑或把香港扯向深淵?已經是一個現實問題。隨着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將會成為事實,港元應如何自處,也是現實問題。所以,調整聯繫匯率,應該提上特區政府的議事日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上海自貿區人民幣業務
對香港構成直接競爭
中央推動設立上海自貿區,把此事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除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之外,要在上海建設一個與中國經濟相適應、符合國家金融安全要求的金融中心。特別是後一點,在金融海嘯之後,金融安全相信會是中央首要考慮,以香港市場的屬性,較難達到國家的要求,所以,上海得到這個機會,可以說是時勢使然。
上海自貿區總面積雖然不到30平方公里,作為試點,要探索金融市場應該如何開放改革,才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卻極為重要。性質與30多年前鄧小平推動先設立深圳特區,汲取經驗後逐步開放沿海城市,最終改變了中國經濟的面貌和格局,上海自貿區的起步軌迹與此類同。
自貿區細則還待公布,一般相信,不僅包括資本帳開放及人民幣自由兌換,還將探索離岸人民幣業務。歷來,上海與香港在人民幣業務有分工,上海是人民幣在岸中心,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若上海以「在岸」身分兼及「離岸」角色,加入香港、新加坡、倫敦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行列,則是上海在岸離岸通吃,其人民幣業務就會十分豐富,包括跨境貿易結算,成立人民幣交易、決算中心等,而以上海位居中樞,其他離岸中心的角色功能若不變,勢難與上海匹敵。
上海自貿區對香港的影響,視乎上海的在岸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會怎樣區隔。因為上海與香港本來各司其職,自貿區成立之後,就宛如在兩個中心之間設立了一道跳板,人民幣資金可以經過這道跳板,從一個中心轉到另一個中心,即是由上海轉來香港,或由香港轉往上海,這是一種模式,不過,也可以由上海轉到新加坡或倫敦等中心。即是說,只要自貿區容許跨境資金自由進出,就是對香港最直接的競爭。
上海作為在岸中心,坐擁的人民幣資金池,香港和其他離岸中心難望其項背;另外,上海的人民幣資金,在內地可以「轉動」,資金透過投資、借貸等運作積累,不會如香港出現的「得錢無所用」的情况。目前本港約有7000億元人民幣存款,銀行大多只能做貿易結算,其他投資工具例如人民幣債券、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額度有限,未能起到轉動作用,若人民幣回流機制仍然淤塞,本港人民幣資金池將難以壯大,無法與上海競爭。
上海與香港就人民幣業務無可避免要競爭,對於香港來說這是挑戰,不過,從樂觀角度看國家整體金融佈局,無理由認為會盤算上海完全取代香港,因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中央理應珍惜,香港在金融佈局的角色和地位,「十二五」規劃也有提及。香港金融早已與國際接軌,法治、廉政、資訊開放等予人的信心和交易平台,在可見的將來,上海仍然有所不及。以香港的既有優勢,中央不利用這個平台,十分不智,因此有理由相信日後中央應會調整政策,強化香港發揮協助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成為國際貨幣的作用。
上海自貿區如何帶來內地整體金融改革是後話,客觀上,必然做大金融這個蛋糕,對香港而言就是契機,所以,參與上海自貿區,搶佔金融市場灘頭,應該是業界眼前思考重點。
港元與人民幣關係
政府應提上議事日程
另外,上海自貿區之設,說明人民幣以至金融變革已經提上日程,對於與美元掛鈎的港元是否需要調整,再一次引發討論。本月初,匯豐控股亞太區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在博鰲青年論壇(香港)表示,應研究聯繫匯率是否要改變,比如與人民幣掛鈎還是與一籃子貨幣掛鈎,云云。兩年前,匯控行政總裁歐智華亦有類似建議。有上海學者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上海自貿區必然搶走香港部分人民幣,認為香港要自保,可考慮放棄港元,或同時讓人民幣成為香港法定貨幣,這樣,學者認為香港就會取得對外人民幣的定價權。
放棄港元,大概沒有必要,因為這是「一國兩制」其中一個重要表徵,不過,港元與人民幣的聯繫同樣需要探討。30年前,聯繫匯率作為一個錨,在穩定港元和整體經濟有積極作用,應予肯定,不過,今時今日世界經濟環境已經有翻天覆地變化,內地經濟對香港的影響,已經超過美國的影響,聯繫匯率這個錨起穩定作用,抑或把香港扯向深淵?已經是一個現實問題。隨着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將會成為事實,港元應如何自處,也是現實問題。所以,調整聯繫匯率,應該提上特區政府的議事日程。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