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交通非常方便。出門步行不夠5分鐘通常都找到交通工具。如果要步行5分鐘以上,在香港已叫做「不太方便」的地方。更厲害的是新建的屋邨都設有有蓋行人路,四通八達,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烈日當空,外出根本不需打傘。已習慣了這種方便舒適的環境,偶爾回到日本老家,便需要一段適應時間。
家鄉距車站10分鐘 外出變苦差
我老鄉屬於東京郊外地區,不算是很土氣的鄉村。但它離車站要步行10分鐘,正是屬於香港的「不太方便」地方。由於母親年紀大,不能騎自行車或開汽車,一出門就定要步行。不知怎的,今年夏天日本十分炎熱,連日氣溫高達三十七、八度,而且天氣也不穩定,經常有狂風驟雨。在這樣的天氣外出購物是個苦差,尤其行人路上沒有上蓋。當你雙手提着購物袋,在烈日下也不能打太陽傘,雖然只是短短的半小時,但卻好像在桑拿室裏做完運動般。如遇上狂風雷雨,要勉強地打傘,真是麻煩得很。
日本人口老化 車廂滿長者
另一次,陪母親乘搭公共巴士去醫院,我們在總站上車,大家都有位坐。但日本人口老化,該段時間外出的老人家也特別多,每次停車,上來的差不多全都是老人家。停在第一站,我已讓座給一名老婆婆,停在第二站女兒也讓位給另一名老婆婆。不用15分鐘,座位差不多都被老人家坐滿了,但沿途仍不斷有老人家上車,最後車廂都擠滿了老人家。餘下車程還要大半個小時,沒有座位的老人家好可憐。
香港的巴士當然也有擠滿乘客的情况,但大家總有其他選擇,如希望有位坐,大可選乘小巴或的士。但日本沒有小巴這方便舒適的交通工具,而的士的收費又十分昂貴,每周乘半小時的士去醫院,是屬於非常奢侈的行為,所以大多數人,都是在沒有選擇下,才會選乘的士。
我不知是香港太過方便,還是日本太過不方便,但非常肯定的是在香港住得愈久,回鄉時愈覺體力不足。在回港的飛機上,我立定決心,回港後定要多做運動,希望無論在怎樣環境下,也可適應生存!
文、圖:伊藤瑪美(日本人,現居香港)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