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級爸爸﹕培養下一代 決不袖手旁觀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5日 06:35
2013年09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星期一晚我跑到台上,那是葵青劇院的舞台,一齣舞台劇剛剛落幕,完成了四場演出,其中一場因為颱風改期,但觀眾的熱情毫不消退,足有三十多分鐘。監製何靜瑩逐一介紹台前幕後,我看到觀眾仍然賴着不走,俗話說「連汁都撈埋」。相信座中很多是工作人員的親戚朋友同學,但我可是一個純粹觀眾,星期日午場看了一次,眼淚流了半場;星期一風暴過後再看半場,仍然感動。


敢做而做得好 就是精英

何靜瑩Ada要我上台說幾句話,我站在台上說:我第一次在英國倫敦看音樂劇是1981年,去年從紐約看飽了才回香港,足足30年有多,但我今天看得「震動心弦」,情緒最激動。我並不是說客氣話,因為我經常不太客氣,比如說過香港很多演員不會演戲、歌星不會唱歌,但這班演員感動了我。


我又說他們是社會精英,怎樣定義呢?就是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做的,精英不單止夠膽做,而且少數做得好,這就是我看精英的定義。(以下一段沒有說出口,在這裏補充:香港沒有戲劇教育,接受訓練的人非常少,具備上台條件更少,上台後演出成功的更是少中之少,這不是精英是什麼。)今天讓我在這裏,代表台下觀眾向你們作出懇切的感謝。


Banding制度荒謬

Ada曾着我別太強調他們是Band 3學生的背景,她愛護同學無可厚非,但Band 3是香港教育制度的標籤,是不負責任的分類,是從上而下的分數分類,是便於管理而非改善教育的分類。這是屠宰場式分門別類的效率管理,台上年輕朋友的成就,說明了這種分類的荒謬,Band 3應該屬於教育當局而非學生。


演員當中有三四個視障同學,當中一個出來分享的同學從半失明到全失明,是舞台再次燃點他對生命的希望,他說「盲之嘛,又唔係冇命」,引來全場鼓掌;又向着台的左方說:「媽咪,多謝你對我的支持和不離不棄。」心連心,只是看不到台下母親。


還有一段說話,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有和他們分享:我入行數十年,編劇、監製、導演、演員、播音員、節目主持都幹過,就是沒試過當舞台劇演員。我並非沒有機會,而是非常害怕,上台演出的勇氣非同小可呀。


在台上我看到幾位出資支持製作的企業家,默默地站在後面;奧斯卡得獎紀錄片導演Ruby Yang,花幾個月教導學生們如何記錄人生片段;監製編劇何力高把一班坐不定、主流教育視之為冇乜用的學生,藉舞台空間、文學劇本、優雅歌詞、奔放舞步,讓他們上了精彩一課;還有後台數十位同學參與製作。我認為Band 3的教育官員,只要下放權力,甚至做一件好事——把戲劇教育列為必修科,那麼10年後,我們全港只有Band 1的多元學生。


在最後一幕,全體演員上台唱出激昂詞章之際,我忽然從那位失明女演員的瞳孔看到一抹亮光。我知道那只是燈光折射,估計她感受不到那點璀璨,但她眼眸折射出的勇氣與希望,讓我們精神抖擻,為培養下一代,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張堅庭

作者為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ting56@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