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滬自貿區金融監管現分歧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6日 06:35
2013年09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華社宣布上海自貿區將在本月29日掛牌成立,但如何守住分隔區內區外的金融和貨物監管線,中央部委之間似乎未有共識,就連地方官員也在等待結果。因此上海自貿區原定會啟動98項試點細則,只有約55條會在正式掛牌當日公布,餘下43條要待年底前才公布。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透露,這43條細則當中,以金融監管內容為主,正因為監管部門對自貿區的意見很大。


「上海建立自貿區,將出現兩條監管線,一條是有關貨物及人員進出的監管線,眼看得見;另一條則是無形的金融監管線,牽涉到資金區內區外流動。」上海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解釋,貨物監管線關係到走私逃瞞稅,由海關負責;而金融監管線關係到人行、銀監、證監及保監「一行三會」,涉及防止熱錢流入和資金外逃等,責任非常重大,所以這些監管部門對上海自貿區的意見亦較大。


「一行三會」憂難管資金流向

陳波指出,「一行三會」除了擔心有境內資金透過自貿區外逃以外,區內實行利率市場化,料屆時區內銀行借貸利率將必低於中國其他地方的銀行,形成借息差套利的機會,而這將考驗金融部門怎樣去管制住從自貿區流入上海及全國的人民幣。


前人行副行長:不主張利率市場化

前人行副行長、全國人大常委吳曉靈於9月14日亦曾表達同樣憂慮,她表明不主張在自貿區優先實施利率市場化,因為一旦放開利率限制,會吸引大量資金流向自貿區,利用制度套利導致資金空轉,結果對整個金融體制改革沒有好處。


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卻另有看法,他認為即使金融開放一步到位,也不會造成太大的監管壓力,因為中國一直有控制外資流入境內的外匯管制等制度,而從自貿區內流入的資金,理論上跟從外國流入的資金是沒兩樣的,只要繼續做好資金入境的監管工作已足夠。


另一方面,海關要管住貨物進出自貿區則較為簡單,一方面現時4個保稅區已經圈起來,人、車均只能從門口出入,同時,海關亦可套用像機場免稅店或海南免稅島的做法,限制個人於自貿區內購買免稅品的金額,便可防止水貨走私。


新華社在周二深夜發出的報道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的主要內容涉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投資領域的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制度環境等。


明報記者 陳子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