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阿里:香港不創新 恐變沉舟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7日 06:35
2013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千億大刁」阿里巴巴與香港漸行漸遠,對於談判無功,阿里人失望之餘,昨日更透過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執筆,寫了篇1200字的長文解釋合伙人制度的意義,及質疑香港監管機構是否已欠缺創新勇氣;並以詩喻志,稱若香港放棄了阿里巴巴這類創新企業,香港資本市場的監管,將被急速變化的世界拋在身後,落得「沉舟側畔千帆過」。


然而,香港政商金融界對為阿里巴巴上市而改變監管規定仍大有保留,對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提出展開公眾諮詢,並不賣帳。


蔡崇信撰文 批市場不理解合伙人制意圖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昨晚撰寫逾1200字文章,解釋阿里巴巴提出的合伙人制度的理據,並稱歡迎就「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新興企業,什麼樣的治理模式在21世紀更合理」的討論。但他又表明,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變,只認為香港應該認真探討適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創新監管環境。蔡崇信直言作為香港人,「我想問:香港資本市場的監管,是被急速變化的世界拋在身後,還是應該為未來做出改變,迅速創新?!!」文末更引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句「沉舟側畔千帆過」作結,似是意味着若香港不改變,將錯失許多機會。


這是繼馬雲在本月10日發表內部信函後,再有阿里巴巴合伙人講述該制度的好處。兩人的方向大致相同,但蔡崇信今次撰文,明顯再衝着監管機構而來,與李小加日前的語調相似,表示希望各界認真探討「創新監管環境」。


蔡崇信又強調,集團從未提議用雙重股權結構去控制公司,反而希望透過合伙人制度,通過每年吸納新合伙人,注入新血,讓集團基業長青,可以持續發展102年。同時,他又強調香港是上市地的首選,並批評市場上評論合伙人制的人,「是沒有真正理解集團的意圖」。


學者:香港難照搬美國一套

李小加日前把阿里事件升級至「公眾利益」層面,並提出作公眾諮詢以決定是否修訂《上市規則》。港交所發言人昨日指,會否作出諮詢,要視乎若上市委員會及證監會是否認為有需要,但他不評論兩者有沒有提出諮詢的要求。證監會發言人亦表示不評論。不過,據悉港交所上市科昨晚開會,已沒有再討論阿里巴巴上市事宜。港府消息人士則表明暫無意願介入證監會及港交所的商業決定。


不過,即使阿里巴巴放棄來港上市,金融界會蒙受損失,投資銀行界卻不一定支持諮詢。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香港用了20至30年時間去適應同股同權,現在談合伙人制度,不是創新,是走回頭路,「在內地公司企業管治問題受關注的時候提出這建議,時間相當尷尬」。


曾先後任職雷曼兄弟及瑞銀,現為中文大學客席講師黃元山認為,難以照搬美國的一套,况且一旦開了先例,其他上市公司要跟從,將難以「收科」,「外界過分誇大阿里巴巴放棄在港上市的影響,香港若憑此事建立良好聲譽,將能吸引更多資金」。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昨日則再度強調,香港不應出現同股不同權的制度,「美國容許這制度是一種錯誤,香港不能學習美國錯誤的一面」。


明報記者 廖毅然、岑梽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