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旺角朗豪坊新開了一間美容化妝購物熱點,名為Beauty Avenue;但網民發現,中文譯名卻沒有直譯為「美容大道」,而是變成拼音直譯的「碧蒂雅芳」,有人便聯想到這種音譯之法,是大陸的特有譯法,故此馬上把一個譯名上升到「大陸化入侵香港」的高度,網上有人聲言要杯葛商場,傳媒也報道了相關新聞。
我完全明白網民的反應是源於長久積壓的中港矛盾,以及不斷迎合大陸的消費模式,例如金舖藥房霸佔大街小巷,廣東道不講廣東話等等。
但商場譯名,是否捕風捉影?甚至一葉障目,忘記了一些本來的常識?
誰說香港特色的譯法便是直譯?即一定要把Beauty Avenue直譯成「美容大道」?按網民邏輯,Wall Street應該直譯做「牆街」才對?「華爾街」也是大陸化的音譯?
Sincere百貨的譯名「先施」難道也是大陸化?我們應該捍衛本土文化,變成「誠意百貨」才對嗎?
英超球隊Southampton,香港一直用音譯作「修咸頓」,反而大陸卻直譯為「南安普頓」,所以,認定「音譯即大陸化」是相當武斷的指控。
我們居然對一間商場的一個譯音,鬧出許多風波?
我們是否要說,真好,香港人太愛香港文化,這是愛港心切,所以才會一點沙子雜質容不下?
似乎今天最正確的講法便是「香港大陸化」,然後港人便能從中得到安慰,彷彿一切的苦難,都找到了理由,就是「大陸化」?似乎香港的出路並非「普選」,而是回到2003年,推翻港澳個人遊的決定,香港便能重生?
所以我非常反對再開放更多自由行城市,這無疑火上澆油;香港的土地承載能力有限,市民的心理承載能力已到極限。
若不化解中港死結,卻貿然接受更多自由行,相信我,這只是逼香港人發瘋,讓大陸人送死。
我完全明白網民的反應是源於長久積壓的中港矛盾,以及不斷迎合大陸的消費模式,例如金舖藥房霸佔大街小巷,廣東道不講廣東話等等。
但商場譯名,是否捕風捉影?甚至一葉障目,忘記了一些本來的常識?
誰說香港特色的譯法便是直譯?即一定要把Beauty Avenue直譯成「美容大道」?按網民邏輯,Wall Street應該直譯做「牆街」才對?「華爾街」也是大陸化的音譯?
Sincere百貨的譯名「先施」難道也是大陸化?我們應該捍衛本土文化,變成「誠意百貨」才對嗎?
英超球隊Southampton,香港一直用音譯作「修咸頓」,反而大陸卻直譯為「南安普頓」,所以,認定「音譯即大陸化」是相當武斷的指控。
我們居然對一間商場的一個譯音,鬧出許多風波?
我們是否要說,真好,香港人太愛香港文化,這是愛港心切,所以才會一點沙子雜質容不下?
似乎今天最正確的講法便是「香港大陸化」,然後港人便能從中得到安慰,彷彿一切的苦難,都找到了理由,就是「大陸化」?似乎香港的出路並非「普選」,而是回到2003年,推翻港澳個人遊的決定,香港便能重生?
所以我非常反對再開放更多自由行城市,這無疑火上澆油;香港的土地承載能力有限,市民的心理承載能力已到極限。
若不化解中港死結,卻貿然接受更多自由行,相信我,這只是逼香港人發瘋,讓大陸人送死。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