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商界憂福利主義 學者反駁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8日 21:35
2013年09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本年度的福利開支預算達557億元,較上年度大幅增加三成,而今日出爐的貧窮線,商界憂「福利主義」將會隨之而起,帶來高稅收等制度。不過,有學者則認為香港政府對社福、教育及醫療等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僅8%,相對歐美等國佔超過20%差距甚遠,不存在「福利主義」的憂慮。


本港60及70年代經濟起飛,當年不少被視為貧窮的社群,都可隨教育、就業等機會向上流動;醫學會前副會長史泰祖正是其中之一。史泰祖說,因年幼家貧,一家六口最初居於板間房,直至50年代初才獲批上樓,搬往觀塘區的廉租屋居住。


黃友嘉:兩原則防福利主義

他續說,當年縱然生活貧困,但對將來仍有希望,例如儲夠資金便可買樓置業,亦不用學鋼琴、學網球等才可進入較好的學校就讀。史泰祖認為,目前讀書非「拎着本書到圖書館便可,又要電腦或其他教材」,認為政府必須發放資助予學童,並改善教育、住屋等制度,減少直資校、增建公屋等,才有效解決跨代貧窮問題。


回顧近年,政府福利開支增,由2009年的394億元,至今年度的預算已達557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比例亦趨增,由17%增至19%。


鍾國斌憂推高稅收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鍾國斌擔心,福利主義若隨貧窮線而抬頭,政府將藉此實行高稅收的制度,提醒政府應從現有資源着眼,改善扶貧措施。


商界兼扶貧會成員黃友嘉則稱,扶貧政策制訂若能跟隨具針對性、不減弱港人工作意欲等兩大原則,相信不會有福利主義的情況。


學者:開支仍低

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梁祖彬指出,目前本港對社福、教育及醫療等開支僅佔生產總值8%,是歐美等國逾22%比例的三分之一,認為不會出現福利主義,但認同扶貧政策不能只是派錢,必須具長遠策略,包括對貧童的持續補貼、增建公屋解決住屋需要等,才可改善貧窮人口的生活環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