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時間明天中午就是美國新財年臨時融資法案「死線」,翻查1976年以來17次美國政府癱瘓,若停止運作10日或以上,標普500指數平均跌2.5%;停頓5日或以下,標普平均跌1.4%,不過克林頓政府在1995年底至96年初的兩次停運,卻因時值科網股牛市,股市在此期間反而升了4%。部分樂觀的投資者認為,政府癱瘓可入市撈底。
本港證券界指出,由於港股周二假期,今天市况會因美國的新財政懸崖而出現動盪,為防外圍出現大跌,相信會有不少對冲活動。【相關新聞刊B2版】
受撥款僵局影響,美股過去7個交易日有6日跌市,累計跌2%,反映投資者入市態度審慎。不過,
新澤西州基金公司Palisade Capital Management稱,有別於美國2011年夏季的債限死線,如今歐洲經濟非水深火熱,美國經濟持續復蘇,即使政府短期癱瘓,投資者亦不應打亂長期部署。
短期癱瘓對經濟影響微
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升幅已達19%,該公司認為,至年底所有財政難關過去,股市會比現水平更高。
根據巴克萊研究,美國政府每停運一周,只會令季度經濟增長減少0.1個百分點,除非爭拗持續多周,否則不大可能對經濟或股市構成長遠影響。
1981至89年的列根執政時,美國政府與國會為國防及外國援助開支、基建及福會福利等屢起衝突,導致政府8次停運,但每次都不多於3天,而且多在周末發生,對市場影響輕微。當時每年預算赤字相當於美國GDP約4%。
福特和卡特政府在1976至79年因國防及資助墮胎等爭議造成4次10日以上的政府停運,股市平均跌逾3%,在此期間財赤相當於美國GDP約2至3%。
克林頓在1998年將財政轉虧為盈前,亦遭遇嚴重的政府停運。在1995年11月至1996年1月的3個月內,美國政府兩度停運(首次維持近一周,第2次歷時逾20天)。當時克林頓與共和黨就7年內達至財政平衡的規劃展開拉鋸,不過時值科網股剛進入5年的牛市期,股市在這3個月的政治動盪時期仍升了4%。
2011年債限爭拗衝擊大
相比之下,2011年的債限爭拗對市場衝擊很大,由當年7月13日穆迪將美國的3A信貸評級列入觀察名單、標普於當年8月5日將美國降級至股市跌至同月10日的低位,道指累跌近14%,5個月後才收復失地。去年12月美國自動削赤機制啟動在即,道指亦跌了3%,直至國會於元旦達成協議才止跌回升。不過,市場研究機構Bianco Research稱,反映主權風險的美國信貸違約掉期(CDS)上周五升至32基點,但仍遠低於去年財政懸崖逼近時的45個基點,更比2011年債限爭拗時低一半。
綜合報道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