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儲局9月議息會議上出乎市場意外地未有啟動退市,緩和了新興市場資金流出的情况。不過,景順亞洲區(日本除外)首席投資總監陳柏鉅表示,新興市場只是暫時得到喘息機會,但走資並未結束,特別是印度、印尼等國經濟基本面存在問題,若政府未能以合適政策應對,有機會引發新興市場一輪新的金融風暴。未來資產配置上,景順最看好美國股市;在新興市場中,該行指出,中港股市短期內將從東南亞地區走資中受益。
無論聯儲局於10月30日還是12月18日(下兩次會議日期)宣布量寬收水(QE Tapering),退市都將是必然趨勢。陳柏鉅稱,量寬政策不能無止境繼續下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儲局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已達2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政府總負債的12%,雖然官方一向避談增發貨幣對紓緩財政赤字的作用,如今債務上限重臨,繼續一成不變印錢恐動搖市場對美元的信心。
自金融海嘯以來,連續3輪QE使得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由5000億美元增加至目前3.5萬億美元。不過,他指出,量寬收水將引發資金回流美國,利好美股,加上美國經濟復蘇向好,景順會於未來增持美股。
美退市是必然趨勢 擬增持美股
在陳柏鉅看來,QE Tapering勢將繼續令新興市場貨幣大幅波動,其中一些基本面偏弱的國家將受到最多衝擊,包括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及土耳其等。截至6月中,上述5個國家之經常帳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介乎-6.1%至-1%,且國內信貸增長遠高於名義GDP增長(見表)。他指出,金融海嘯後,新興國家意識到需要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紛紛由出口主導轉向內需拉動,間接導致部分國家經常帳由盈餘變為赤字。
另一方面,為了阻止資金外流,印尼、印度等國近期開始加息,陳柏鉅稱,「加息對經濟的影響將於未來幾個月浮現出來,印尼盾、印度盧比屆時或在小幅反彈後遭沽空。」至於這些經濟基本面不佳的國家繼續走資會否引發亞洲第二次金融風暴,他表示,若相關政府推行政策失誤,不排除會出現最壞的結果。
印尼印度加息 負面影響將浮現
亞洲股市中,陳柏鉅指出,東南亞走資間接利好北亞。從亞洲股市估值來看,雖然整體市盈率(PE)低於過去5年均值12倍,卻主要是由於中國、韓國兩大市場PE不足10倍,拉低了整體水平,東南亞股市PE已偏高。另外,他稱,內地資本帳戶未開放,人民幣避開了走資衝擊,內地股市值得看高一線,香港股市亦獲得部分由東南亞流出的資金青睞,預料短期內向好。但他亦指,撇除資金流的正面影響,香港的經濟增長放緩且樓市不復當年榮景,港股已偏貴。
三中全會前 A股料續偏好
景順香港投資總監鄧偉基專責中國A股投資及管理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組合,他表示,內地股市已遭國內外投資者減持多年,下行風險有限,且近期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稅收、工業生產數據均溫和上升,反映內地經濟下半年趨穩,有利投資情緒。在他看來,11月的三中全會前股市會持續偏好,會議後的市况,則視乎投資者對新一屆政府改革的信心有多大。他預計三中全會上將推行稅務改革,如營業稅轉增值稅的範圍會擴大,新政府還有望加快放寬地方政府發債,嘗試解決影子銀行問題及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問題。他續稱,「一些更深層次的改革,如打破國企壟斷、國進民退等,可能更多透過自貿區形式慢慢解決,因國企有各自政治背景,只有通過市場開放才能解決問題。」
內地再收緊銀根機會不大
景順對今、明兩年內地GDP增長的預測值分別為7.7%及7.4%,鄧偉基稱,內地銀根再收緊的機會不大,因為中央希望在穩定經濟增長前提上,加快改革。特別是,今年6月上海同業拆息一度抽升至13.44厘,也令中央擔心銀根收得過緊不利於整個經濟發展。板塊方面,他表示將於消費、醫療、傳媒、互聯網、環保、新能源等行業選擇投資機會。
本港投資者欲參與內地股市,除傳統的X安碩A50中國ETF(2823)之外,亦可選擇一些RQFII A股ETF,如南方A50ETF(2822)、易方達中證100ETF(3100)、華夏滬深300指數ETF(3188)等,相關產品透過RQFII額度買賣實物A股來複製指數表現。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