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過去被稱為「機遇之城」,只要肯捱肯搏,白手也可以興家。但近年經濟轉型、地價飛升,莫說創業空間愈來愈小,就連經營多年的小商舖「守業」也很困難。去年6名有志創業的「80後」香港青年決定「逃離」香港,搬百萬元去台灣開咖啡館。開業雖不到1年,但生意已搞得有聲有色,更憑着高超拉花絕技,在台灣引起不少迴響。
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港人個個爭着「創一番事業」,李嘉誠、何鴻燊、霍英東等富豪都是白手興家的典範。但隨着社會經濟轉變,近年創業成功的例子買少見少。
6個平均年齡為23至25歲的香港大男孩,去年9月大老遠跑到台北開咖啡館,至今創業剛好滿一年。他們在台灣已成了當地的話題,有台媒把他們比喻作韓劇《咖啡王子》裏的角色;也有人盛讚他們的拉花甚具創意,什麼圖案都可「變」出來;最「威水」的是,台中市政府今年組織當地咖啡經營者到台北交流,這幾個香港青年的店入選為參觀地點之一,而被選中的只有4間店。
成台灣當地話題 每次兩合伙人留台打理
接受本報專訪當日,只有兩位創辦人Ted(蕭奕霆)及Noddy(劉狄洭)身在台灣,其餘股東均在香港。Ted解釋,為節省工資成本,每次只有兩名合伙人會留台打理店舖,每隔半年換人一次。(見表)。
他們的咖啡店名為Artista Perfetto(簡稱AP),位於信義區一個佈滿小型咖啡館的巷弄中。旁邊是松山文創園區,不少台灣年輕人都會聚集到區內擺檔。Noddy表示,當初6位合伙人共同為開店投資了100萬元,扣去開支,每月盈利折合有2、3萬港元。由現時算起,即還有2年多才能回本。不過幾位年輕老闆享受的是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咖啡店,「這是每個咖啡師的夢想。」Ted說道。
港租金貴 台咖啡文化較濃厚
Ted與其他幾位伙伴在香港Holly Brown咖啡店工作時相識,6人均已取得咖啡師資格,其中一人更於前年贏得世界咖啡拉花冠軍。Ted憶述,他們幾位伙伴通常會在下班後一起「飲下嘢」,「傾下傾下,就出現一起開店的想法」。後來大家曾一起結伴遊台灣,甚喜歡當地的氣氛,便決定在台北開店。
Ted說,沒有選擇在香港創業,除了因為租金貴,主要是因為台灣具備較濃厚的咖啡文化。「在香港,大家喝咖啡主要是為了提神,但台灣人會細心品嘗,大學生、上班族都有。」Noddy表示,最難忘的一次,是著名咖啡大師韓懷宗前來光顧,離開前留下了一句評語「做得十分好」,令AP幾位老闆雀躍不已。
生意漸上軌道,會否考慮日後回香港開店?「如果有機會,當然想啦﹗但想先專注做好這間店。」Ted訪談間一直說說笑笑,講到這裏,語調變得十分認真。
明報記者 陳悅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